手机版
1 1 1

砥柱擎天 ——记“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苏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为官兵做示范

为官兵做示范

  赛场风云激荡——柔情难敌铁骨铮

  5月13日9时,山东齐河市市立医院妇产科,因为难产,苏军的妻子萌萌躺在手术台上已经被折磨了30个小时。大人、小孩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狐疑地连问三遍:“你一个人?你老公呢?”

  许久,才从萌萌咬出丝丝血印的唇缝里无助地蹦出微弱的语声:“他在部队,回不来。”

  医生一阵错愕,问道:“谁签字?”

  “我签!”处于痛苦昏迷状态的萌萌,颤抖着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此时的苏军,正带领官兵担负驻京机动部队能力建设成果汇报演示任务,接受中央军委及公安部首长的观摩。苏军极力排除杂念,全神贯注于每一道演示程序和每一个动作,精神高度紧张。

  就在刚才,他带队上场,兜里的手机无巧不巧地“嘟嘟”直跳。不用猜,苏军也能感知,是妻子打来的。他暗自嘀咕:“生孩子怎么这么难?”

  从昨天凌晨4时,妻子“羊水”破了住进医院,他就不停地打电话,一个个不祥的信息和妻子痛苦的叫喊声,让他心急如焚。看到队长六神无主的样子,懂事的战士们纷纷爬起床安慰队长。可是,到了半夜,妻子突然关机。漫长的等待,苏军几乎要崩溃了,整夜没合眼。他不知道妻子现在究竟怎样了,她熬过来没有。

  上场前,他感到心里没底,一再告诫身边的战士谷云峰,演示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做错动作、出纰漏。

  只见整齐的方队,时而变幻为楔形,时而变为矩形,以中流砥柱之势,挡住了潮水般涌来的“非法集会”人群。爆震弹、催泪弹、强光器、高压水枪……,各种装备交替运用,在演示现场构筑起慑人心魄的声光电效果。官兵士气高昂,精神振作,犹如出海蛟龙、出山猛虎,演示动作实打实、硬碰硬,有的警棍劈成了“双节棍”,有的盾牌拍折了,有的虎口震裂渗出血丝。

  演示场上浓烟滚滚,气势如虹。“非法集会”人群在武警官兵强大阵容的震慑和灵活战术的阻截下,渐渐被分流驱散,犹如溃堤的洪水,稀里哗啦散乱一片。

  “哗……”

  面对令人震撼的宏大场景,观礼台上顿时响起雷鸣般掌声。演示任务圆满成功,观摩首长给予了高度评价。

  都说苏军是铁汉,他的眼里不会有泪水。可是,两天后,当苏军火急火燎地赶回老家,妻子委屈地扑到他的怀里痛哭流涕时,苏军的眼里也盛满泪水。

  对于苏军来说,甜蜜的时光总是极其短暂。由于担负任务,10天后,在妻子幽怨的眼神中,苏军提着行囊,脚步匆匆地登上返程列车。身后,妻子、女儿的哭声,像针一样深深地扎在这个山东大汉的心头。那滋味,远非疼痛所能形容。

  细数与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苏军有着深深的愧疚。2009年7月,家人把结婚的日子定好了,请柬发到了亲朋好友手中,只等苏军回家举行仪式。可是,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庆典活动在即,苏军所带的特勤中队担负天安门广场安保任务,责任极为重大。已经有过两次推迟婚期经历的苏军,只得硬头皮再次要求推迟婚期。家人非常不理解,岳父、岳母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痛苦不堪的女友也要和他“拜拜”了。最后,还是支队政委亲自打电话帮助苏军解的围。3个月后,苏军才匆匆赶回家,呆了3天,草草完成仪式。婚礼上,苏军连一身像样的新衣服都没来得及买,唯一的“新装备”就是买了一双皮鞋。妻子怀孕时,苏军还是没能回家陪陪,妻子只好趁周末,挺着大肚子,乘火车、坐公交赶来部队看望苏军。

  “别人的老婆有人照顾,有人关心,我拉煤气罐时你在哪里?我怀孕时你在哪里?我生病时你又在哪里……”就像活跃的火山熔岩,内心积郁太多,电话中,妻子变得爱叨唠了,两人常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争执。

  “战士的家,即使不在战场,也应该在训练场。”从穿上军装那天起,苏军就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完全标定在战场、训练场和赛场上,先后参与武警部队第一支特种作战排组建,以及国家“长城”系列、武警部队“卫士”系列等重大反恐处突演习任务。在官兵的眼中,苏军像一只不知疲惫、无法停歇的陀螺,不停地转动。相反,面对亲情和家庭,他却没有完全适应角色,至少是没有尽好义务。虽然已经为人夫、为人父,“家庭”的概念,在他的潜意识里,依然是个模糊的概念。

  然而,军人的职责,他却看得比天高、比山重、比海深。苏军深感,护卫京畿,政治敏感,使命神圣,任务艰巨。总队数万名官兵,都像上足了劲的发条,忠实地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昼夜兼程,风雨无阻,又岂止他一人如此?

  现在,每当想念闺女,苏军就让妻子将小家伙戳醒。话筒里传来女儿柔嫩的哭声,别提有多温馨、有多给力。

与官兵同娱乐

与官兵同娱乐

  操场挑战重重——厉兵秣马练精兵

  特勤支队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战功赫赫的部队,擒拿格斗、处突维稳、反恐制胜是支队的饭碗工程,也是官兵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可是,就在前不久,支队“招牌”中队——特勤中队经过扩编,被命名为享誉中外的“雪豹突击队”,从支队分离出去。就像一具被抽走脊梁骨的躯体,一下子伤了元气。

  如何加强特勤中队建设,重振昔日雄风,成为支队党委关注的焦点。

  2009年7月,苏军被任命为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

  这是一项极富挑战的艰巨任务:宿舍楼刚腾出来,生活设施需要各中队凑,兵员需要到各中队挑选……面对缺人员、缺设施、缺装备、缺教材的新组建单位,苏军带领最初挑选的20余名官兵,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处突反恐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当前,国际反恐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级高度重视机动部队建设,建设力度越来越大,步伐越来越快。为落实武警党委首长“机动部队年底形成战斗力”的指示要求,总队通过千里机动、操场竞赛、红蓝对抗等形式,大力加强机动部队能力建设。

  怎样才能把一个底子薄、基础弱的机动部队建设过硬,怎样实现总部、总队党委首长的决策指示,成为苏军日思夜寐的“挠头事”。

  整体过硬,才是真过硬。此前,官兵认可苏军,是因为他自身军政素质过硬。可如今,他带领的是百十号人的部队,仅仅个人素质过硬,已经远远不够。

  “伊拉克的战火硝烟中能够挺过来,训练场上难道就趟不出一条发展之路?”苏军扪心自问,陷入了长久的深思。他极力搜索成长历程中每一个记忆碎片,希望从中找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他翻出压箱底的10余本《特种战术教材》发到每个班,查阅《环球军事》《世界反恐部队丛书》《反恐部队精英》等大量书籍,带领官兵从基础理论、基础体能、基础技能学起,先后摸索出撑杆抓钩法、协作攀登法、绳索急速下滑法等训练方法;研制了楼房组合攀爬梯、交通工具突击梯、破窗锤等10余种装备器材。

  “队长在生活中是慈母,在训练场上是严父。”面对官兵们的形容,苏军认为:“严格要求,不仅是对中队建设负责,更是对战士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负责。”

  一次早操,进行攀爬训练,战士梁定一在楼顶看护保险,却睡眼惺忪地扭头观望其他中队出操,忘记关保险。细长的保险带从楼顶耷拉下,松软地挂在队员的背后。苏军眼尖,及时发现这一细节。

  不知情的队员正奋力蹬腿,如同一只轻盈跃动的青蛙,快速地向上攀爬。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提示,必然影响队员情绪,甚至导致险情。默默祈祷的苏军站于正下方,紧张地张开双臂,随时准备拦截。

  “训练无儿戏。”“安全工作没有检讨可言。”回想当时的情景,苏军依然后怕。训练结束,中队当即召开军人大会,针对这一险情及时展开讨论。小梁声泪俱下地在官兵面前作了深刻检讨。

  第二天,小梁就被调离训练队。

  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定律讲,一只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成天围着战斗力谋打赢的苏军,同样深谙此理。对官兵要求极为严格的苏军,为了防止自己成为中队最短的那块“木板”,他坚持每天做100个引体向上、100个杠端臂屈伸、100个俯卧撑、100次收肌练腹、100个蹲下起立,早、晚还还要进行5000米负重跑训练。

  无言的行动,犹如出征的号角,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官兵。

  特勤官兵挑战的是身体、心理、毅力和耐力极限,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官兵们难免会出现厌倦心理和疲惫状态,如果在训练中出现磕伤摔伤,部队士气则会大打折扣。

指导战士射击训练

指导战士射击训练

  去年夏天,总队举行机动部队尖子比武,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官兵们一上训练场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主攻楼房夹缝攀爬科目的秦永涛,身上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粗糙的墙体经太阳炙烤,变得灼热滚烫,在小秦的手上“凿”出一个个“嘴巴”,恐怖地张着,手指都无法弯曲。

  小秦消沉了,精力难以集中。

  面对小秦的变化,苏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小秦谈心,他有了抵触心理,干脆直截了当地表示“不想练了,想放弃”。

  “放弃?”苏军的声调提高了几个分贝,一股无名之火直往上窜。

  可是,当他的眼光触及小秦满是伤痕累累的手掌时,心里竟然有些隐隐作痛,原本要爆发的火山,又被硬生生地压了下去。苏军想,如果在父母身边,小秦还是个不大的孩子,接受这样艰苦的训练,早已超出了与他年龄相应的身体心理承受范围。

  “马上就要比武了,绝对不能停下来!” 苏军极力平复情绪,柔声开导小秦。

  回到宿舍,苏军拨通了小秦父母的电话,委婉地介绍了小秦的现实表现。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对小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默契地配合中队一起做工作。

  此后,小秦重拾抱负,又找回了以前的感觉,并将手掌裹上纱布,加入训练行列。

  “来,咱俩‘彪’一个。” 训练中,苏军经常有意识地找小秦单挑。其他官兵则趁热打铁,及时鼓劲加油。

  正式比武那天,赛场上,四支参赛队伍齐刷刷地列阵,官兵们摩拳擦掌。发现苏军带领的官兵个头普遍较小,有干部开玩笑:“同志们,对苏队长的兄弟们让着点。”

  苏军憨憨地笑着,心明如镜:技术、耐力和身体协调性,远比“块头”大小重要得多。

  比武结束,楼房攀登、射击、300米障碍等六项科目,苏军的团队夺取其中三项冠军。秦永涛也在楼房攀登科目中拿到第一名,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捧着沉甸甸的军功章,小秦找苏军认错来了,哭得像个小孩子。

  特战官兵,挑战无尽头。苏军和官兵的奖杯还没有捂热,就挨了一“鞭”。一天训练,苏军无巧不巧地碰见政委毕春景。“苏军哪,虽然这次比武有进步,但我们还是没面子呀。” 政委半开玩笑地喊住了苏军。原来,政委对官兵在单双杠、擒敌拳、体能等共同科目方面的表现不满意。

  这是很多特勤中队的通病,因为大家都瞄着专业课训练,奔着比武项目摔打,往往忽略了基础的共同科目。

  就像挠痒痒挠到了伤口。苏军早就担心有这一出,偏偏被政委提及。政委的这种“照顾性”批评,反倒不如声色俱厉的批评来得痛快。苏军感到抬不起头来。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现在,每天清晨5时,操场上准能看到苏军带领官兵练体能的身影,有时是5000米跑,有时是几趟800米跑,有时则是3000米跑,外加几个百米冲刺练习。苏军认为,这种变换组训花样,即练耐力,又练爆发力。

  凭着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头,两年来,苏军带领官兵出色地完成了国庆60周年安保、全军“10 4”科目汇报、总部总队机动部队拉动考核等重大任务。中队有4人荣立二等功,18人荣立三等功。2009年,中队被北京市评为“国庆安保先进单位”。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7日 00:10 来源:国防部网站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