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大爱无私 真情永恒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梁广霖在市医院住院期间,千叮咛万嘱咐,不让子女告诉这几个孩子,他还是那句话:“我的钱是党给的,不要让他们惦记我”。

  9月10日,老人在北京301医院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并伴随转移。由于低化癌恶性程度快,加之年事已高,不能采取手术治疗,只能开展保守治疗。在北京住院住了20天后,老人坚决要求出院,他说:“我的身体我知道,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9月19日,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当天,老人执意要女儿买回家的火车票,说是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完,得回去交待一下。实在拗不过,一家人9月20日就赶回了晋城。谁知道刚回来没几天,因为奔波和劳累,老人的身体撑不住了,身体消瘦,体重下降,每天吃不下饭,肺癌伴随疼痛、咳嗽。重病的疼痛能要了人的命,但坚强的老人,硬是忍着一声不吭。老人病逝后,子女才发现,父亲的脚后跟都已经磨烂了。“父亲那么大年纪了,咬着牙、忍着痛,一个人撑着……”说这话时,五个子女泣不成声。

  问病中的老人有没有留下什么话,子女们说,弥留之际老人忧的是几个孩子的学费,他说“如果我死不了,我还会供他们上学”。只可惜,坚强的老人始终没有斗争过残酷的病魔。

  这里,还有一个子女们不知道的事。10月5日晚8点,梁广霖非要小女婿把单位的张明叫来。张明是晋城公路分局离退休干部管理科的一名年轻人。张明说,那会,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眼睛睁不开,医护人员拿着棉棒蘸着水给他敷,才能勉强睁开。老人吃力地说着话,交待了三件事。一是局里将要开的北段现场会要好好准备;二是让张明看看退休职工的中秋福利送到没有;三是局里要创建敬老文明号,要求每个人要做25件好事,看看大家做得怎么样了。嘱托完这些后,老人说:“我要休息了。”之后,直接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无私的情怀成为一生坚守

  在世时,邻居们曾劝过梁广霖,“您已90多岁了,要照顾好自己,吃好点、买点高级营养品啥的,别净把钱给了别人。”可老人每次都是那句话:“我现在的生活比旧社会好多了,不愁吃不愁穿,我做的这些,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也有人劝说:“你就不能给儿孙们攒点?”其实,梁广霖的五个子女都是上班族,没有挣大钱的,还有孙辈在北京奋斗,娶媳妇买房都要花钱。梁广霖说,哪个子女需要钱,他会帮助,但把钱全给了子女不可能,因为“我的钱是党给的,就得给更需要的人”。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贫困百姓的牵挂,成为老人一生无私奉献的动力。

  年迈的身躯,无私的情怀。爱心与奉献,是老人一生的坚守,朴素的老人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改变的是几个贫困学生的命运,托起的是梁泽宇、郭宇以及甲村小学数十个孩子的未来,而他的力量,还将以爱心的方式继续延续,甚至超越生命的界限。

  可是,还有比跨越生命的捐助更震撼人心吗?2010年7月,朝夕相处73年的老伴儿马素珍患病去世,这对梁广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孩子们都劝他不要再工作了。可不到一个月,他又出现在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室。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梁广霖替老伴捐出了1万元党费,并捐出2万元设立“马素珍关爱基金会”,希望用这笔钱帮助更多的人。老伴虽然离去了,但他却以老伴的名义让爱心继续。

  记得第一次采访时,说完这些,老人嘿嘿一笑。记者心里却一阵酸楚,这个老人虽然孱弱,却拥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坚持十载倾其所有来捐资助学,这样的精神和品德,不正是我们崇尚的“晋城好人”吗?

  但他,又似乎不是一个“好”字能概括得了。年事已高,却总问自己,还能为社会多做些什么。可以说,他捐出的每一分钱,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滚烫火热。

  临终前,梁广霖仍在不停地念叨:“我的贡献小,我欠党的账”。他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再三嘱咐家人,在他去世后丧事从简,不要铺张浪费。去世后,梁广霖一分钱没给子女留下,只留下了一样最珍贵的东西——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梁广霖走了,这个高尚的身影消失在晚秋,消失在夜空的深处。但是,梁广霖的精神不灭,他大写的人生,他大爱的故事,有如清水无香,那样宁静;又有如雨后彩虹,那样的壮丽。他93年的脚步,在这个世界上印下了深深的痕迹,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珍藏一生的震撼。

  梁老,一路走好!(记者 常宁宁)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4日 00:05 来源:太行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