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西和县人武部政委黄晓成:用担当诠释忠诚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把担当作为一种奉献——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

  2012年9月7日,蒿林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赵相林揣着一份按有25个村民手印的请功信,赶了130公里的山路,风尘仆仆来到陇南军分区,气喘吁吁地对司令员傅秀亭、政委万顺成说:“我代表全村2000多名群众,为西和县人武部政委黄晓成请功,他为了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吃了不少苦啊!”

  25枚鲜红的手印,印证着黄晓成真情爱民、为民谋利的足迹。黄晓成把担当作为一种奉献,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

  团结村四面环山,地势险峻。过去群众出行全靠人背畜驮,遇到雨雪天气,惟一的一条小道也被封死。虽然老百姓多次自发开山修路,但因山势险峻、没有资金而放弃。

  2012年5月,黄晓成下乡检查武装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情格外沉重。“老乡们,你们受苦了,路,我来为你们修,今年就修通。”此后,他四处奔波、八方募捐140多万元,组织蒿林乡民兵500多人,在山顶上搭建起帐篷,建立临时指挥部,组织民兵和群众展开了一场筑路“大会战”。

  他们逢山劈石,遇水架桥。“就是豁出命,也要把这条路修通。”黄晓成站在民兵队伍最前头,带领突击队员,站在70多米高的悬崖上作业,让人不寒而栗,更别说在半空中凿炮眼、填炸药。每一次作业,黄晓成都说“让我来!”他把拇指粗的绳索往腰间一系,和民兵突击队员一起,背上15公斤重的钢钎和铁锤,将自己挂在悬崖峭壁,边指挥、边作业。

  一次打炮眼时,一块拳头般大的碎石滑落在黄晓成的肩膀上,全身顿时感到麻木。下面的群众喊他快下来,派人上去替换他。他咬紧牙关,一鼓作气打完12个炮眼才下到地面。刚下绳索后,人们看到他的衣服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大家急忙帮他脱下血衣,肩部一道1寸多长的口子还不停地往外渗血。

  通车那天,团结村73岁的老人申向东流着泪激动地说:“我们村几辈子人都窝在山里,是解放军造福,黄政委帮忙,才让我们走出了大山!”后来,群众自发立了块路碑,叫“爱民路”。

  任职7年来,他先后带领民兵修通了3条17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

  一次,晒经乡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灾害,23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生命危在旦夕。接到救援命令后,黄晓成立即率领80多名民兵,冒着滂沱大雨直奔重灾区牛尾村。灾情出乎他的意料:洪水从半山腰狂泻而下,河堤对面,有的房屋被淹没,只露出了房顶,有的群众站在房顶上等待救援,有的爬在树上呼喊救命。

  “赶快救人,共产党员跟我上。”黄晓成组织12名民兵党员成立“敢死队”,穿上救生衣,跳进滚滚河水中,手拉着手向对岸的“孤岛”游去。然而,还没游出几米远,队员们就被凶猛的洪水冲散了。第一次救援失败。危急关头,黄晓成采取第二套方案,他们拼命将3条绳索抛向河对面,由被困的群众固定在大树上。之后,他抓着绳索,带领突击队员,冒着被洪水随时冲走的危险,奋力向对岸游去。半个小时后,当最后一名群众被救上岸的一刹那,只听“嗵”的一声,系绳索的那棵大树被洪水连根拔起,在场的群众惊出了一身冷汗。

  近年来,黄晓成先后带领民兵完成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27次,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他个人多次被市、县评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春节前,西峪乡河坝村90户村民乔迁新居,兴高采烈地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四合院。村支书刘红兵说:“全村群众打心眼里感谢政委黄晓成,是他帮村里盖起了新房!”

  前年8月,西峪乡河坝村发生山体滑坡,住在半山腰的大部分群众房屋受损,整体搬迁的呼声很高。赶在入冬前,一定要让河坝村群众住上新房。县委书记周子强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黄晓成当即表态:“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整村搬迁期间,他天天穿梭于人武部、县上有关部门和河坝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因在工地上不停地指挥作业,喊响号子,一段时间旧病复发,颌骨经常脱臼,每次脱落后,他就自己对着镜子复位,每次复位都痛得他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滚。受颌骨脱落的影响,他左耳几乎失聪,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天,军分区原司令员崔喜春到河坝村检查工作时得知这一情况,才催促他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做了修复手术。村民们听到消息后,纷纷打电话要前去探望,都被他一一谢绝:“工期要紧,不要为我担心。”

  2010年初,县上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常委定点扶持支柱产业规模化种植事宜。十里乡被誉为半夏之乡,但群众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当提到十里乡时,大家沉默了,因为谁都知道,这个乡产业开发难度大,群众热情不高。这时,黄晓成主动站出来,立下军令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群众不脱贫,我就脱军装。”为提高群众种植半夏的积极性,黄晓成跑遍了十里乡30多个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邀请农牧、水利、科技等技术专家,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组织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种植专业户、民兵创业致富带头人赴河南、上海参观学习。当年开春后,十里乡群众建成了3500亩的半夏种植示范园区。为解决群众销路难题,黄晓成又帮助该乡成立了半夏加工厂,走上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的路子。当年底,全乡种植半夏户均收入达10万多元。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黄晓成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

  人武部本着“帮建一个,成熟一个”的原则,研究确定了“抓班子强队伍、抓党员做模范、抓项目促致富”的总体思路,先后与8个后进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人才上全方位帮建。

  过去,兴隆乡叶河村存在着“班子涣散能力弱、村民贫困是非多”等问题。每月,黄晓成都要带领人武部党员干部到该村,组织召开村支部工作例会,分析工作,查找问题,帮助制定改进的办法措施。为提高党支部的组织领导能力,人武部定期邀请县乡两级党政工作人员,召集支部成员学理论、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党务知识,使叶河村党支部这个“一线堡垒”坚强了,战斗力提升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发挥好了。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6日 00:38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