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创业在荒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罗布泊,生命禁区,死亡之海。方圆三百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

  你可相信:16年前,就有这么一支不畏艰险的创业团队走进罗布泊,白手起家、战天斗地,让不毛之地长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厂,让中国农民用上全球最优质最廉价的钾肥。

  为让亿万农民用上质优价廉钾肥,他们不惧艰辛、勇往直前——

  可敬,报国为农的创业豪情

  16年前的罗布泊,是真正的无人区,没水、没电、没路,极干、极热、极寒,一年之中风沙肆虐两百多天。

  起初三四年,创业团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起步的:用,全部物资要从400公里外的哈密市运来;住,是透风漏沙的简易帐篷、盐碱地里掏出的“地窝子”“盐块房”。

  比起躯体所受的痛苦,心理的煎熬更为恼人。头两年不通电话,可电话通了,当得知亲人生病,就愈发手足无措、心神不定,苦涩只能往自个肚子里吞。

  他们,本可不必如此。罗钾公司原总经理李浩,时任化工部长沙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原本将上调北京,待遇优渥、生活舒适,非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创业。

  “我们是做钾盐的,当然是哪里有钾就去哪儿咯。”

  长期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中一半以上缺钾,偏偏钾盐在我国属稀缺矿种,农民用的钾肥,85%以上依赖进口。上世纪90年代末,地质工作者在罗布泊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含钾卤水矿床,占全国钾资源量的三成。这一发现,让从事钾盐研究的创业者们兴奋不已。他们梦想着,有一天,全国农民都能用上产自罗布泊的钾肥!

  宏远而伟大的梦想,在日复一日的踏实苦干中化作现实:从探索性试验、小试、中试再到工业性试验,从2003年7月1日产出第一袋钾肥到2008年11月18日年产120万吨生产线试车成功……如今,罗钾公司的硫酸钾生产能力已居世界第一,销往全国的钾肥累计已达900万吨,带动我国钾肥自给率突破50%。

  为探索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技术工艺,他们自力更生、攻坚克难——

  可叹,不懈开拓的创新热情

  大自然在赐予人类宝贵资源的同时,也为开发者布下一道道艰巨的考验。与其他大盐湖相比,罗布泊的卤水中硫钾比严重失调,生产所必需的淡水资源短缺,世界上完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没有路,我们就自己闯出一条路!”创业团队立下志向: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开发出一套适合罗布泊资源的工艺技术来!

  “你们不从外面买氯化钾,不可能直接生产出硫酸钾!”曾经,一位德国专家考察后放下这样的话。可是他们经过无数次反复的推算、论证、试验,终于取得技术突破,通过盐田兑卤法制取光卤石,终于间接得到了氯化钾。

  按照传统水洗法,生产每吨硫酸钾需要消耗10立方米水。可在罗布泊,绝对是种奢望。为此,研发团队自主开发出药剂浮选的物理选矿办法,每吨产品耗水量仅为传统工艺的1/3。

  苍天不负有心人。仅用5年时间,创业团队就开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罗布泊硫酸镁亚型卤水制取硫酸钾”工艺专利技术,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也是在2004年,罗钾公司的大股东爆发危机,资金链一度断裂。当年11月,看重项目前景和意义的国投公司注资罗钾,让项目起死回生,并将规划年产能从20万吨扩至120万吨。规模扩张,绝非工艺的简单复制,而需克服更多更艰巨的难题。怎么办?还是靠创新!

  “当时,进口采盐船一艘就要六七千万元,而且采矿量小,只能采收单一矿石,但罗布泊晒出的矿坚硬难采。”为此,国投罗钾公司副总工雷光元带领团队与厂家、设计院自主研发出“钾盐镁矾矿两栖式采盐机船”。成本降低了,每艘船仅需2000万元;效率也提升了,采矿量增1倍,还能采收高硬度矿石。

  十余年矢志创新,国投罗钾结出累累硕果。2014年,“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克服恶劣的生存条件、封闭的生活环境,他们以苦为乐、团结拼搏——

  可爱,乐观坚毅的战斗激情

  “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你们从没有想过放弃吗?”

  “没有!”创业团队回答得果断而坚定。

  她,周德敏,如今已住进戈壁滩上新建的现代化公寓,可她最怀念的却是13年前那一幕。“那时用水紧缺,我们一个帐篷里5名女职工,每天饮用、洗漱就靠一桶水。可2003年妇女节那天,公司给了我们‘特殊的福利’,每人能洗个澡,我们终生难忘。”

  他,刘进海,如今已光荣退休,他的传奇却流传至今:当年,公司在厂区50公里外打下12口深井,成了戈壁上唯一的水源。听说需要派一个人看护,刘进海主动申请前去,这一去就是13个月。这期间,除了每隔一二十天有人去送生活给养,老刘几乎见不到人。抓住老鼠,他把它养起来,没事就跟它聊天;遇到一只恶狼,他只好独自抄起木棍追出好几里地。别人问老刘苦不苦,他却傻乐:“俺在家一个月还吃不了三两肉,这里半个月就能吃上一只鸡!”

  他们,李文鹏、黄丽丽夫妇,如今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当年是第一对在罗布泊举办婚礼的伉俪。那时,公司在简陋的地窝子里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无比“隆重”的婚礼:挤出一间婚房,顶棚糊上报纸、窗户贴上喜字、屋角挂满拉花,两张单人铁床焊成一张双人床,再拼凑几个还算可口的家常菜……

  如今,企业效益好了,员工待遇也得到很大改善,一线员工工资加野外补助每年能拿10万元。对此,罗钾公司总经理李守江并不讳言,“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强了,事业才能有人接班、才会更加兴旺。”

  创业团队乐观而坚毅的优秀基因,被3300多名后来者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一群“80后”“90后”员工组起一支原创乐队,在大漠深处快乐歌唱。乐队的名字,取作红柳叶。这红柳,正是罗布泊与沙漠交界之地唯一能存活的植物。哪怕极度干旱,哪怕风沙肆虐,它依然坚韧不拔、迎风挺立……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4日 09:5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