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郑德荣:毕生践信仰 矢志向真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同志的唯一遗言。郑德荣终身笃信和坚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高德馨,品行高洁。2018年5月3日病逝。近日,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矢志不渝坚守信仰。郑德荣1926年1月出生于吉林延吉,1948年到解放区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学习党的理论,从此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奠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党史教研室主任、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以及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省党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郑德荣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矢志不渝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有人妄图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而全面否定中国共产党时,他毅然倡议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正面发声,坚决回击。他与时俱进开拓新课题,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党的十九大后,又满怀激情地将研究重点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对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在90岁生日时深情地说:“再过五年就是我们党百年诞辰,到那时我和你们一起庆祝党的百年生日。”

  求真务实严谨治学。郑德荣视学术为生命,专心治学,几十年来成就斐然,先后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开拓了党史学科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他是国内最早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毛泽东思想史稿》为国内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首部专著,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研究的先河,修订本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配发;《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部专著,首次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最早一部创立概论体系的著作,其中对“延安时期”时限的独到见解被学术界广泛采用。受教育部委托主编多部教材,担任《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编写组组长,作为两名召集人之一负责统稿、定稿;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再版5次,发行百余万册。一些学术论文见解独到,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许多问题上突破了学术界的传统观点。

  立德树人爱才育才。郑德荣将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贯穿教书育人始终,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传理想信念之道,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上的关心和严格要求,教学中时刻注意结合专业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洞察力。授科研能力之业,因人施教,经常手把手进行指导,认真培养学生扎实的科研功底。解思想理论之惑,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把立论、把视野、把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落实到廓清一个个理论难题的具体实践中,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他倾尽心力播撒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培养的学生已有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或其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无私奉献奋斗终生。郑德荣将一生的心血献给了党和人民,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和影响着人们。耄耋之年,他仍手不离笔、心不离书、言不离教,坚持编写党史专著,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坚持每年给学生做2到3场报告,高龄造成视力减弱、看不清字,每次将近2个小时的讲稿,都是一字一句背下来的。去世前2个月,他身体极度虚弱,还是应邀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征文活动,坚持手写了9页论文。他品行高洁、虚怀若谷,虽德高望重却始终谦逊低调,从不以资深学者自居,每次做完报告都会向年轻老师和学生征询改进意见。他淡泊名利、克勤克俭,一直住着上世纪80年代学校分的老房子,支持老伴为社区做公益、义务教社区儿童读书识字,深受学界和群众的敬重。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6日 06:52 来源:党建研究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