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生命禁区”里的格桑花——钟扬的种子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3年7月,钟扬在西藏日喀则采样路上。

  阿里无人区,海拔4500米以上,有氧生物难以生存;雅鲁藏布江悬崖边,云遮雾罩、岩石壁立,令探险者望而却步。

  在“生命禁区”,格桑花顽强绽放。16年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生命之花与之呼应,静默开放在这高原上。

  2001年,醉心基础科研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瞄准了西藏:这里独有的植物资源未受到足够重视,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鲜见西藏地区植物影子。

  为填补这一空白,钟扬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区”。这一进入,走就是16年。

  钟扬知道,越是海拔高、植被稀疏、盖度小的地方,植物越是有研究的价值,但也必须面临更多体能上的挑战——

  牦牛皮搭建的帐篷里严重缺氧,煤油灯点不亮,添加酒精也只能勉强点燃一分钟;冬季,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长夜无眠;高原反应强烈,头晕、恶心、无力、腹泻是家常便饭……钟扬慨然面对:“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挑战!”

  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在那么苦的地方奔波采集种子?

  钟扬说:“眼前看,的确没有经济效益。但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做基础研究,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说:“很多人一辈子就是做采样,也有很多人让学生去做一线采集工作,钟扬最难得的贡献不仅于埋头一线,还为西藏当地培养了一批采集生力军。”

  援藏16年,钟扬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帮助西藏大学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在进化生物学领域形成了与日本、欧美三足鼎立的格局。

  这需要承受苦痛、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他用4000万颗种子,告诉了他坚守的答案。

  延伸阅读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他是耕耘在科研、教育战线的孔繁森”——钟扬的西藏情

  钟扬的故事:他让4000万颗种子穿越时空

  钟扬的故事:“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

  《焦点访谈》钟扬:一粒追梦的种子

  纪录片《播种未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8日 17:01 来源:新华社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