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我没事儿,就是太累了”

——一位新时期科学家的初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时代楷模黄大年

时代楷模黄大年

  编者按: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5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中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黄大年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让中国的科技界,只要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心怀敬意,更在他猝然离世6个月后,让几乎所有受访者仍忍不住流下热泪?我们将用5个小故事,向你讲述一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家——黄大年。

  2016年6月,在前往北京参加“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会的前一天,黄大年突然晕倒在办公室。

  “不许跟别人说。”这是黄大年醒来后对秘书说的第一句话。

  准备项目验收会的时间很紧,黄大年连着熬了3个晚上,准备各项验收汇报材料。马上要开会了,他的呼吸仍不顺畅。此时,黄大年赶紧打开随身带的大书包,找出几粒药丸,一仰头放在嘴里,就走进了会场。

  这样的晕倒不是第一次。此前几个月的一次出差,黄大年在前来送机的司机刘师傅面前突然晕了过去,几秒之后醒转过来,他马上抓住刘师傅正在打120急救电话的手:“我没事儿,就是太累了,歇一歇就好,咱们赶紧去机场,不能耽误项目!”

  而就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11月29日的凌晨两点,因为胃部剧痛,黄大年最后一次晕倒在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上。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室内,医生想抽出他怀里的笔记本电脑,他却抱得死死的。黄大年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自己的电脑,见着电脑,他长舒一口气,对护士说:“里面的研究资料可不能丢,项目太重要了。”

  他口中的项目,比命还重。

  2009年回国后不久,黄大年成为“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负责移动平台深部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

  从立项那天起,他把自己关进办公室,每天琢磨科研思路到半夜一点甚至两点。秘书问他出差订哪趟航班,他总是说:“那就今天最后一班。”

  为了加快进度,他提出“从移动平台、探测设备两条路线加速推进”,以“红蓝军对阵思路”,对照着国外先进设备水平自主研发装备;他向吉林大学提出申请,创设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中心,启动“重载荷智能化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研制”课题。

  没有实验样机。他一有空就跑到无人机模型商店里反复考察,最后索性自己掏钱,直接把模型抱回办公室。

  没有实验用的机库,他在吉林大学地质宫楼门前找了块空地儿,领着团队自己手把手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子。

  “机库”建成第二天,上面却被贴上了一张通知单。

  “违章建筑,必须得拆!”城管开着卡车来就要动手。

  原来,他们不清楚审批程序,只给学校打了报告,没有去其他部门协调。

  “不能拆啊!我们申请过的。”黄大年急了,一边喊一边跑到卡车前直挺挺一躺。他的几个学生马上也跟着躺下,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可是位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呀……

  事情传开了,有人说黄大年就是个“科研疯子”。他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帮拼命的人,我们虽然努力了,但还很不够,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4日 16:0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壹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