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共产党员网 表彰 先锋故事

尼玛扎西:扑在青稞地里的“土专家”

专题:两学一做·榜样

两学一做·榜样

  尼玛扎西,藏族,现任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作为西藏青稞科技重大专项、西藏农作物育种的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创新团队先后主持选育出了20多个青稞新品种(系),其中“藏青148”“藏青690”“藏青2000”等成为西藏适宜地区的主栽品种,为西藏自治区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

尼玛扎西(右)与基层科技人员交流。

尼玛扎西(右)与基层科技人员交流。

  从农村娃成长为青稞专家

  尼玛扎西出生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普通农民家里,幼时家乡地力贫瘠,青稞低产,乡亲远赴异乡换粮。“我很小就和妈妈说,希望爸爸和哥哥不用四处去以土陶制品换青稞种子,想让青稞长得好、产量高,又能产粮、又能产草。”

  “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和对西藏大学生的特殊帮扶政策,为我的青稞梦想铺平了道路。”尼玛扎西回忆说。

  1989年开始,尼玛扎西一直潜心青稞的良种研究和推广。青稞是他人生的舞台。

  如今,尼玛扎西所带领的青稞育种创新团队被评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全国农业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用科技护航藏族群众“口粮”安全

  青藏高原地力贫瘠,农业落后,保障青稞口粮供给殊为不易。

  1984年,尼玛扎西大学毕业归来,开始青稞科研生涯。他首先对上千份青稞品种进行系统鉴定,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天天扑在青稞地里,俨然“土专家”。其后,他不断调整育种目标,参与主持选育出20多个青稞新品种。

  漫长的科研生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藏青2000”青稞品种。为选育出这一品种,尼玛扎西带领团队长年累月待在试验田。在反复进行各种试验后,终于在2013年通过品种审定。当年,这一新品种推广种植逾10万亩,平均亩产达350公斤,创西藏青稞大面积推广新高,惠及雪域高原上百万农民。

尼玛扎西(左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尼玛扎西(左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用心倾听农民的技术需求

  “办公室里育不出品种,只有脚踏大地,摸着青稞苗,才能出好成果;只有倾听农民的技术需求,才能真正帮助他们。他们收获了,我们的农业科技创新才算成功。” 尼玛扎西说,青稞秆子高、弹性强,穗大而且灌浆后半弯、籽粒黄白且大粒,粮食和秸秆双增收,这是西藏农民梦寐以求的青稞好品种。颗粒饱满的青稞是人民的主食,而收获后的秸秆是高原畜牧越冬的重要饲草。

  无论是选育“藏青2000”还是“藏青13”这样的青稞新品种,他与他带领的科研团队都是在与农民长期深入交流、向他们认真学习后,才“从地里找到了基本的科研思路、有了最初的品种模型”。

尼玛扎西(右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尼玛扎西(右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以党建促科研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西藏农科院400多名科研人员中,近70%是共产党员。作为西藏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以党建促科研”的行动自觉,注重激励党员的创造力。

  “在我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首先是学习,我们把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同时,科技创新是体现全院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都要把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作为自己的目标。”尼玛扎西说。

  他带头实干,争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在工作上,他积极推动农科院各项事业发展。“我希望可以给大家做个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不断学习。丰富的积累才能为日后的创新提供准备。”尼玛扎西说。

  随着国内基因科学的突飞猛进,高原青稞选育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尼玛扎西和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对青稞古老品种“拉萨钩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首次绘制出覆盖精度很高的基因图谱。自此青稞育种进入基因组学时代,青稞育种工作发生革命性改变。

  “个人的荣誉、金钱、权力都比不上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我要把自己的梦继续做下去,不断选育出被农民说好的青稞优良品种,带领团队创造新的育种奇迹,造福西藏各族人民。” 尼玛扎西说。

  延伸阅读

  【新华社】用科技护航藏族群众“口粮”安全——记西藏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

  【人民日报】论文写在高原 成果留给农户——记西藏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

  【光明日报】扎根高原苦寒大地的“青稞种子”——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

  【经济日报】敢于担当 笃实科技创新——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8日 09: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
860010-1605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