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但留清风在人间

——追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心底无私天地宽”——2013年底,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沈因洛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这几个大字。这也是他96个春秋的人生写照:不帮秘书谋位子,不给司机留面子,不为家人开口子,但留清风在人间。

  给沈因洛当了14年秘书的杜兴福说,沈老下基层检查工作或调研,从不接受礼金和特产,从不借机旅游观光。

  给沈因洛开车15年的司机吉胜说,公是公,私是私,沈老一家都分得很清楚,从没因为私事坐过他开的车。

  沈因洛去世后,湖北石首市新厂镇农民徐关泉为他写下挽联:为国累,替民忧,典型公仆;赤身来,空手去,真正党员!

  严以律己——“领导一大方,风气就变坏”

  在武钢21年,沈因洛的职务由副经理变成经理,一直到最后变成党委第一书记,但他的办公室一直没变,由一间单身宿舍改造而成,并设在厂前,随时都能看到通红的炉火。公司多次要给他更换办公室、更换家具,但都被他拒绝。武汉的夏天非常炎热,公司要给他安吊扇,他摆摆手:你看车间高炉里的温度多高,我这办公室可比锅炉前凉快多了。

  他常说:“领导一大方,风气就变坏。钱要用在公司发展上,用在解决职工困难上,不能用在享受上。”

  在这个数万人的钢铁企业里,老职工们常常与作为领导干部的沈因洛碰面。有时在大食堂,看到他跟大伙一起排队吃饭;有时在职工通勤车上,看到他手握横杠、站着坐车。还有时候在车间,看到他喝着自带的白开水,大伙都知道他是不舍得喝工人用来补充体力的汽水。

  当时,沈因洛的工资级别按照部队标准计算,每月280多元,完全符合政策规定。到武钢的第一个月,作为副经理的沈因洛,发现经理的工资比他的还低,他就主动找到财务处,要求按地方人员标准核算工资,降到186元。他不允许自己和单位职工有区别。

  刚调到省委组织部时,沈因洛家还在武钢。组织上安排他住招待所,没两天,他就在办公室支了一张床。他说:“住招待所花钱,太浪费。”

  下乡调研,他、秘书、司机,一辆车,就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其他随员一个不要。秘书胡爱民对此印象深刻:“跟着沈老出去调研,去的时候车的后备厢里有什么,回来的时候还是那些东西。”即使离休后,沈因洛也一如既往严以律己,清廉如水。曾经有一家民企邀请沈老调研指导工作,他很高兴地去了。事后,对方一直想找个机会表示感谢。无意间听说“沈老家的电视坏了,正准备买一台……”很快,一台价值4000多元的电视机送到了沈家。得知事情原委后,沈因洛大发脾气:这是不正之风,赶紧退回去!司机吉胜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沈老的口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对方只得照办”。

  管好身边人——“不要指望在我这里沾任何光”

  “我当了组织部长,人家万一有意无意照顾、优待你怎么办。你退了,就没这种可能了。”1982年,沈因洛从武钢调任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组织部长,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家属可随调省直单位,可他坚决不同意,并动员当时快到55岁的夫人曹俊敏按规定提前办理了离休手续。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沈因洛不仅严以律己,他还从不以权谋私,严格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齐家,涵养好家风。

  在司机吉胜的印象里,沈家人没有因为私事坐过他开的车。即使是他的女儿女婿到汉口的医院给他陪护送饭,也是换乘两趟公交车、耗时1个多小时才能到。

  外孙女燕燕是他的掌上明珠。可就是这个最疼爱的宝贝,有一次深夜乘飞机回武汉,打电话试着央求爷爷派车去接机。沈因洛沉默了一会儿,轻声对她说:“你还是搭出租车回来吧,车是公家配给爷爷工作用的,不是咱家私车。再说你回来那么晚,人家司机也要休息。”

  当年,武钢十万职工,大小干部岗位成百上千,当问到“沈因洛在武钢工作的女儿、女婿得到什么照顾”时,接受采访的老同志异口同声回答:“根本没有!”当问到“沈因洛的亲属有没有倒卖过一吨钢材”时,也都是异口同声回答:“根本没有!”

  在沈因洛的眼里,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你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指望在我这里沾任何光。”这是他坚持的铁律。

  沈因洛给每任秘书都“约法三章”:善于学习;严格守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搞歪门邪道,绝不允许以任何方式插手工程建设和人事安排。

  秘书杜兴福不是不了解沈因洛的脾气,但有一次,为了给大学毕业的女儿找工作,他还是决定冒一次险,“万一老爷子答应了呢”。就在他将女儿的求职简历交给沈因洛的第二天,沈因洛就把简历送到了人才交流市场。

  胡爱民多年后南下到企业发展,沈因洛得知后,专门给他打电话,还写过一封信,告诫他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经得住诱惑,不要为利益所动。“当时我都离开他工作有18年了,他还挂念着我,他的教诲我永远记在心中。这次专门从深圳赶回武汉接受采访的胡爱民感慨。

  他走了,但还在——精神之火照亮初心

  走进沈因洛家,宽敞明亮的房子,装修却非常简单朴素,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寒酸”。

  一直跟随他生活的大女儿沈百舸却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们家挺好的,我们生活得也很好,也不为名利所累。”

  这些年来,家人们已经习惯了沈因洛的“一寸不让”,理解、尊重他为官做人的原则,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他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沈因洛去世后没几天,夫人曹俊敏就跟组织上说:“老沈走了,我们也不需要公车,请把车收了吧!”

  省领导上门慰问家属,问对组织还有什么要求,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老沈一辈子没向组织提要求,我们也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他的两个女儿和女婿,没有一个通过他谋得一官半职,没有一个经商。孙辈们也都是一个人在外地打拼,靠自己能力吃饭。“我爸爸的正直、诚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通过言传身教,如同涓涓流水般流入我们的心田。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沈百舸说。

  沈因洛的精神、品格、风范,如一团火,如一杆旗,感召着身边党员干部,激励着后来者。

  陈明衣柜里收藏着一件沈因洛生前穿过的酱色外套,这是他在沈老去世后,专门跟沈家人要的。

  “我在沈老身边5年,时刻在向他学习。他勤学善思、大公无私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现在我也养成了每天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我跟他情同父子,要这件衣服就是想留个念想,以后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能拿出来看看……”陈明话未说完,就哭了出来。

  在沈因洛走后两个多月,85岁的离休干部孙玉文走进武汉红十字会,一笔一画郑重地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沈老太伟大了!我也要像他一样,尽最后有用之力,让生命散发出最后一道光芒!

  延伸阅读

  一片丹心向阳开——追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上)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5日 11: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