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脚步筑起移动界碑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魏德友(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刚刚结束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第九师退休职工魏德友荣获“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称号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位中等身材,略显黑瘦,身穿旧军装的老人,健步走上台。

  魏德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76岁的他,与妻子刘京好常年居住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额敏河畔的萨尔布拉克放牧巡边。粗略算来,1964年至今,他在边境线走了近20万公里,堵截数万牲畜越境,劝返上千临界人员,责任区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当他的事迹被发现后,人们才知道其实他是可以安享晚年的,但他却选择了坚守,因为他有过承诺:“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

  为了这句承诺,魏德友不论刮风下雨下雪,每天的清晨或傍晚,他都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他急忙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人员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他却不同意。

  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兵团职工,只是在放牧中顺便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听到这儿,妻子刘京好略带埋怨地接茬了:“你呀!一头扎进兵二连50年没挪窝。”“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年前,24岁的魏德友与30多名北京军区集体转业军人一起,风尘仆仆地走进161团兵二连,来到一个叫别尔齐的地方。当时的连长张万台说的话,魏德友至今都还记得:“我们新组建的兵二连,就是为屯垦戍边而来,就要用‘南泥湾精神’创建新家园。兵团人永远是一个兵。”

  从此,“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成了魏德友日常生活的写照。他与兵二连的干部职工一起,每天放牧巡逻,与战友一起在辖区西巴里坤、萨尔布拉克、额敏河南畔,构筑了长达20公里的移动界碑,守护着祖国的领土。

  1981年兵二连所属地交给了裕民县管辖,兵二连百余户人家、300余口老小,分批陆续撤离了屯垦戍边20年的家园。魏德友也要从兵二连搬迁至别的连队工作了,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停薪留职,他就是不愿离开兵二连。

  说来也巧,时任辖区边防站连长的白松找到魏德友说:“老朋友,你既然决定不走了,我想把用于改善战士生活的羊群交给你。还有,牧民搬走后这里成了荒凉的无人区,即便是牧民搬回来,牛马羊在没有边境设施的状况下也易造成涉外事件。你有戍边经验,请你当护边员,行不?”

  魏德友一口应承下来。白松连长把边境前沿的一片区域指定为魏德友的放牧巡边区域,配发了“义务护边员”袖章。从此,袖章和一架望远镜就成了他随身携带的“武器”,在责任区兜一圈就要走15公里,他却一直走到今天。

  短评:为国守边 不忘初心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魏德友的事迹细碎平常。“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秉承着这个信念,魏德友为了巡边而甘于奉献。

  他的事迹之所以感动了无数人,就是因为他平凡中见伟大,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执着坚守。

  坚守一阵子,容易;坚守一辈子,很难。魏德友不忘初心,矢志不移为国守边令人敬佩。如果内心没有对祖国强烈的爱,怎能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献给为国戍边事业?如果内心缺乏对党的坚定信仰,怎能耐得住内心的寂寞、物质的清贫、环境的考验?

  因为,在魏德友的骨子里,镌刻着对祖国的忠诚,镌刻着当初入党时那份誓言。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7日 05:5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