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李万君:提升中国高铁发展速度的创新尖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每一名技术工人党员,都要高度自觉,争当创新主角,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贡献力量。”放下手中的焊枪,李万君语调铿锵地说。

  这位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高级工人技师、公司首席操作师,被誉为中国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的人,至今仍然坚持“技能报国”,手握焊枪活跃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的生产一线。

  1987年,19岁的李万君刚走上工作岗位,工友们就发现这个小伙子与众不同:向师傅们问问题有点儿黏人,问得太细;车间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入厂第二年,他就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了。

  在随后的几年中,经过勤学苦练的李万君,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他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在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承载重达50吨车体重量对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焊接成型要求极高,这成为决定动车组列车能否实现速度等级提升的核心部件,也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把来自法国的专家吓了一跳,认为根本不可能。可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神奇地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法国专家为他的这个“绝活”竖起了大拇指。

  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李万君积极参与探索和制定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了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21项获得国家专利。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李万君常说,打造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名片,需要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为此,他主动请缨,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大家。

  2008年,长客股份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却千金难求。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个人能焊出来。为了新项目,公司从技校招来了400多名学生让李万君培训,要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要求每名上岗工人必须取得国际焊工资格证书。技校毕业的新员工理论知识相对较差,有的连数学换算都不会。李万君常常彻夜不眠,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并对每一个步骤作出详细描述,让学员容易掌握。“那时候我上厕所都一路小跑,时间太宝贵了!”李万君说。在一次又一次地试验、一遍又一遍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李万君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以这些数据为重要参考,公司编制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德国专家惊异地对李万君说:“李,你创造了奇迹!”

  2011年,李万君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站,被人社部授予“李万君大师工作室”。5年来,作为工作室的当家人,他一边工作,一边编制教材,先后组织培训近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如今,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如今,名声在外的李万君成为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企业重金争抢的人才,但他一个也没有接受。“我哪儿都不去!”李万君说,“没有企业的培养,没赶上中国高铁事业的大发展,哪有今天的李万君!”

  延伸阅读

  “大国工匠”李万君:在平凡中非凡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05:3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