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群众叫他“羊书记”

——追记贵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姜仕坤,倒在了脱贫攻坚鏖战正酣的四月天里。

  2016412日,年仅46岁的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在外地出差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就在他去世前的半年间,“穷甲天下”的晴隆刚刚逆袭为新兴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乘着南方草山畜牧业政策的东风,种草养羊的“晴隆模式”迎来弯道超车的拐点;经过天翻地覆的扩容改造后,晴隆2.2万贫困人口得到易地扶贫搬迁……

  幸福的曙光洒向沟沟壑壑,而用了6年时间拨开乌云的那个人,却没能亲见黎明乍现的那一刻。

  找准脱贫路 穷乡迎蝶变

  茶马镇董箐村村民李安珍记得,她家的几只病羊曾引起一个人的注意。“他跨进羊圈,挽起袖子摸摸羊肚,问我‘搞了驱虫保健了吗?’‘窝棚的温度怎么样?’。”

  “当时我想这人是兽医!”李安珍回忆道。直到第二次再见,李安珍才知道他是县长,“这么大的官咋还这么懂养羊哩!”她没想到。

  200912月,姜仕坤调任晴隆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20103月,当选县长。他经常站在山崖远望:1331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被高山深谷覆盖,加之土地石漠化,稼穑艰难,晴隆的出路到底在哪?

  搭乘国家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扶贫项目的快车,晴隆从2000年开始养羊,10年间形成山地种草、饲草养羊的晴隆模式,一些人依靠晴隆羊致富了。

  但截至2015年底,全县33万多人口中尚有7.91万贫困人口,如何把养羊优势壮大升级,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脱贫之道,姜仕坤为此熬白了头。

  下乡调研,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钻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羊群易发什么病,他摸得门儿清。去世后,人们在他宿舍的茶几上看到了一本摊开的《羊生产学》。

  出差在外,他经常以一碗粉面充饥,为的是节省时间进羊肉馆,去找寻晴隆羊的市场机遇。

  “近乎痴迷的钻研让他成了‘羊专家’‘羊书记’。”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说。有一次,姜仕坤半夜给他打电话:“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海权肉业负责人托尼,也接到过姜仕坤的夜半电话:“凌晨两点,他看到我发朋友圈知道我没睡,就开着车来了,问了很多问题,我知道销路不解决他睡不着。”

  功课做足,姜仕坤找到了“户均30头基础母羊的精准脱贫路子,并大胆改变单一品种,增加绵羊养殖,进军北方市场,提出晴隆模式升级版——鼓励群众独立散养,将产权由原来的草地中心转到农户手中,打破群众养羊动力不足之困。

  实践证明,这一“升级”,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改善了全县石漠化的状况——到2015年底,晴隆县人工种草面积由20多万亩扩大到48万亩,种肉羊基地由过去20个发展到88个,户均年收入两三万元,养羊户创收总额突破4亿元。

  除了养羊,姜仕坤的目光又瞄向了盘卧在晴隆腹地的抗战生命线——二十四道拐。在他看来,这一历史的弯道是晴隆走向世界的捷径,何不让这些“土拐拐”来唤醒旅游产业?

  系列准备在姜仕坤的主导下展开:收集二十四道拐文献、筹拍电视剧、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修建安南古城……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汽车爬坡赛等大型赛事也于去年落地晴隆。

  2015年黄金周,10万自驾客涌进小城,二十四道拐被千辆外地车围了个水泄不通,当地干部群众看傻了眼。除了西藏、新疆牌照没看到,其他都到齐喽!街上开小卖部的王老汉说。

  当年104日,姜仕坤上了二十四道拐,山风猎猎,他在山顶站了很久,眼角的皱纹里荡漾着笑意。当时书记跟我说,这是你的功劳。晴隆县分管旅游的副县长付明勇回忆道。

  甩开膀子干 誓打翻身仗

  白露刚过,山道上的老妇背着一筐苞米踽踽独行,她是姜仕坤年过八旬的母亲,一辈子躬耕深山。“你二哥像个女娃,跟我亲。”姜仕坤的弟弟姜仕学记得,母亲一说起二哥就笑弯了眼睛。

  “二哥回老家,就搬个小板凳跟母亲讲晴隆的变化,说最近去了哪些地方调研,不是显摆,是让母亲放心。”姜仕学说。

  当然,姜仕坤也过滤掉很多细节:如他顶着重度痛风、带着速效救心丸攀山入村,对科局长和全县干部下死命令帮村发展产业,和企业老板计较周旋,争取农户利益最大化……

  今年226日,晴隆县召开千名干部包保帮扶誓师大会,姜仕坤带头宣誓——“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县级干部每人帮扶23个村,同时承担15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2018年贫困摘帽的目标拼了命也要完成。

  “开会时,他不停捶胸口、喝水,眼睛也没神。”县常委办副主任贺伯果发现。然而,姜仕坤没有停歇,迅速和全县2878名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

  “三年见不着一个处级干部”的长流乡,一下子涌进了全县所有涉农领域的科局长。长流乡党委书记李秀松记得,当时姜仕坤接到一个电话,有科局长说要请假,一向温和的他立马变了脸色:“不能请假,而且必须得正职来!”

  长流地处偏远,从县里过来光车程就要三个多小时,姜仕坤来了三次。长流在北盘江岸边引种辣木经果林,姜仕坤非要坐船过去看。“水流很急,河岸陡峭,我们劝他在船上看一眼就好,他不答应。”李秀松说。

  爬了700米高坡,看到果林长势不错,他才放心了,又足足花了一小时才走下来。做产业要对老百姓负责,你还得去跟合作社老板谈。姜仕坤在李秀松耳边嘱咐。

  全县以“大党建”为统领,组成6个推进组,县常委班子成员当组长,落实产业支撑断贫、易地搬迁斩贫、基础设施铲贫等六大扶贫措施。姜仕坤带头包保了两个全县倒数的贫困村,并带着乡镇干部四上海拔1900米的苗族村寨兰蛇。

  “单纯种苞谷没法脱贫,要发展产业种烤烟,我负责找人拉电、建烤房,你们负责请专家。”姜仕坤务实的话语,给茶马镇镇长田志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意识到,党建扶贫也得从实实在在讲方法开始。

  姜仕坤动员当地企业,实施产业帮扶断贫。“先让你们有钱赚,才能带动老百姓脱贫。”晴隆肥姑盐菜厂负责人王世莉经常听到姜仕坤对她说这句话。“从记录厂子发展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书记的头发怎样由黑变白的。”得知姜书记走了,王世莉流着泪发誓,一定完成姜书记交代的1200户精准扶贫目标。

  同坐一张凳 治贫要治愚

  “姜书记话不多,但和老乡们在一起很健谈。”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这个反差。

  巅峰集团副总经理陈永益的一番话解答了疑问:“书记常跟我聊,‘你们这些人见过大世面,要多去跟老乡聊聊,让他们更新观念,扶贫光靠拽不行,要自己学会跑’。”

  姜仕坤记忆力很好。他第二次来到贫困户陶金翠家中,就发现栏里多了一头母猪,一问才知这是跟别人讨来养的,下崽后分成。他当即掏了1800元给陶金翠:你会养猪,这是门技术,自己买一头养吧。

  “跟俺们心贴着心哩。”董箐村贫困户肖长青会电焊,姜仕坤便让镇上帮他开了长青电焊铺,现在收入一月两三千,肖长青如今谈起这些依旧泪流满面。

  “给钱给物不能拔穷根,关键是教会他们致富的手段。”田志敬牢记着姜仕坤的这句话。

  帮老乡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走进老乡心里。“跟老乡讲话时,人家搬条凳子让你坐,你不能擦,衣服脏了没事,不能寒了人心。”这是姜仕坤的心得。

  “养一头牛多少钱”“一头羊多少钱”“种烤烟、茶叶和苞谷一年各收入多少”“哪个更合算”,跟老乡们摆龙门阵的时候,姜仕坤顺带着做做数学题。

  黔西南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战役全面打响,晴隆县作为第二战区,7.91万的贫困人口中将有2.2万搬离世代生长的山地,观念不变,实非易事!

  为做好景区附近的柏家塘搬迁工作,在县人武部足够容纳几百人的食堂里,姜仕坤要求给每名到场的百姓都准备凳子,反复做思想工作。“他是真正为农民着想的。”村民陆开伦说,他如今已是四层洋房的主人。

  对前来上访的群众,姜仕坤坚持当面化解矛盾。只要他在办公室,就告诉县委办的人,“老乡上访就直接让他们来找我”。这一工作法也被从县委办出来的干部李秀松带到乡镇治理中。

  乌蒙山静默无言。姜仕坤墓前的鲜花每天都在增加,有水库移民送来的,有多年上访户托人带来的。墓铭上写着什么?来祭奠的人泪眼模糊、看不清,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懂得这颗如山般厚重的赤子之心的分量。

  延伸阅读

  星星微芒燃作生命之光——追记贵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下)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0日 11:2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