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西沙“生命之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美丽的西沙群岛是我国辽阔南海诸岛中非常重要的岛屿,也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西沙没有淡水资源,没有经济产业,吃的用的都要从海南本岛运去。而肩负着三沙永兴岛补给重任的“琼沙3号”轮,是三沙市担负交通和后勤补给的政府公务船,在这条连接三沙永兴岛至文昌清澜港的航线上,“琼沙3号”轮乘风破浪,为三沙的开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被驻岛军民们亲切地称为“生命之舟”。

  “琼沙3号”于2007年2月投入使用,船上共有船员36人,党员7人。“琼沙3号”轮党支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每次航行任务,政委、船长和全体党员带头上船执航。自2007年2月下水以来从未发生过航行事故,共完成234个航次,安全航行91390海里,为岛上运送物资45476吨,接送上下岛人员115331人次,补给岛上燃油2350吨,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员少任务重 党员干部带头放弃休息

  海南本岛至西沙是一条寂寞艰辛的特殊航线。三沙设市前,“琼沙3号”轮每月来往海南本岛与永兴岛两次。“琼沙3号”轮每次运送淡水300吨,200吨生活物资。这样的补给条件已经不能适应三沙设市后岛礁居民对生活物资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物资储备。

  从2013年9月起,三沙市委要求“琼沙3号”每月增航到四次。

  从文昌清澜港至三沙永兴岛的正常航路有180海里,按照“琼沙3号”的设计航速,整条航线需耗时15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条航线海域海况恶劣,处于南海台风走廊,夏、秋季经常受台风袭击,冬、春季受南海季风影响大。

  面对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许多船员根本无法休息。“琼沙3号”轮党支部及时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其他船员轮休,党员积极参加每次航行任务,并首先从政委、船长和全体党员带头执航。在党员的带动下,许多船员也自愿放弃休息,积极参与到增航中来。增航后,三沙各岛礁生活物资明显充足,岛礁上人们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人员上下岛难的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被驻岛军民们亲切地称为“生命之舟”。

  热爱西沙 老党员在“琼沙3号”上待9年

  “2007年,‘琼沙3号’上岗后,就有了我们这个党支部,当时的党支部只有三个党员和几名退休的老同志,现在,‘琼沙3号’轮党支部已经发展到了6个正式党员。”轮政委、党支部书记兼大副刘学军对于“琼沙3号”轮有着特殊的感情。

  航海专业出身的刘学军1992年开始参加工作,跑过远洋货轮,也在铁路系统工作过,2007年他从粤海铁路辞职,放弃每月上万元的工作,来到“琼沙3号”轮,“我刚来的时候工资只有3千多。”虽然工资低了,但刘学军的内心是兴奋的,因为他终于见到了西沙群岛,“小学课本上那篇《美丽的西沙群岛》的课文,我现在都还记忆犹新。”带着这样一份对西沙的热爱,刘学军在船上一待就是9年的时间。

  自“琼沙3号”下水以来,刘学军驾船穿梭在清澜港和永兴岛两地,未请过一次假,从文昌清澜港至三沙永兴岛的正常航路有180海里,航时需15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次日晚启程返回。如果算上出发前要提前一天到岗监督船的配载,归航后要大清扫和检查机修保养,完成一次出航,前后准备和航行时间便需要5-6天。忙完后,刘学军马不停蹄地赶回海口,把政委的行政工作处理完。“一个星期他就没给自己留下休息日。”“其他船员出海是3班倒,可他是一个人倒3班,他对这船的感情太深。”轮党支部组织宣传委员兼轮机长麦树林如此评价刘学军。

  “琼沙3号”下水以来未发生过航行事故

  “琼沙3号”轮自2007年2月下水以来从未发生过航行事故。

  “每年下半年,航线上的海域情况都会很复杂,受台风和季风影响,风大浪高,再加上夜间航行,船员们需要全程戒备,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刘学军介绍,“琼沙3号”轮的排水量只有3000多吨,遇到大风天气时,浪高三四米,航行十分困难,但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船员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圆满完成了一次次的补给任务。

  但并不是所有的航行都是一帆风顺的。

  2013年6月20日夜间,漆黑的大海上波浪滚滚,海风呼啸而过。突然一声“爆响”,惊醒了沉睡中的乘客们,航行的“琼沙3号”轮突然发生左主机排气管爆裂,船速骤降,给航行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迅速扭转不利局面,“琼沙3号”轮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及业务骨干进行抢修。六月的南海,潮湿闷热,机舱内更是温度高、噪音刺耳。当时左主机排气管温度高达400多度,船上也没办法焊接。轮机长麦树林和其他党员们想了许多办法,冒着被烫伤的危险,用海水、冰块等尽快冷却排气管后进行拆除,并临时安上新管,恢复左主机动力。为防止发生新的意外事故,麦树林彻夜守在排气管边上。

  第二天一早,“琼沙3号”轮平安靠上永兴岛码头,看着岛上军民在码头上兴高采烈地迎接亲人和接收补给物资,麦树林脸上露出了微笑。而这时,人们才发现,麦树林的右手手臂上,已被排气管烫红了一大片。

  “我是轮机长,还是一名党员,我不上谁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麦树林向记者说道,每个船员都有自己的责任,作为轮机部的负责人兼党员,遇到这种突发情况,他义不容辞。

  部分村庄被淹 党员带头转移群众

  “琼沙3号”轮不仅是一艘补给船,灾难时刻同样肩负起救灾的责任。

  2010年9月30日-10月7日,海南连续强降雨,全省16个市县受灾,1160个村庄受淹。“琼沙3号”轮正在文昌清澜港整休。得知灾情,“琼沙3号”轮党支部立即组织党员和部分年青力壮的船员,从轮上解下两艘救生艇前往文昌市救灾。当时文昌部分村庄被淹,转移群众是最急迫的事情。救生艇一直从大海上开进了文昌的村庄里,两天时间里,转移救助了300多名当地群众。

  2013年9月,台风“蝴蝶”正面袭击了三沙,给三沙造成了重大损失。广东渔民在三沙永乐海域遇险,80多名渔民遇难。三沙市第一时间发挥了基层组织不可替代的救援作用,并成功救助了40多名渔民。但持续十几天的台风灾害,使得永乐群岛各个岛礁的渔民已经没有了淡水,也没有了蔬菜、油米。

  灾情就是命令,三沙市委决定由“琼沙3号”轮直接从海口运送淡水和生活物资到永乐群岛。9月28日,风高浪急,浪高达到4米以上,台风的余威还在大海上肆虐。当夜,“琼沙3号”轮从海口出发,迎着风浪,一路向南。许多从没晕过船的人晕了,从没吐过的人也吐了,有的把黄疸都吐出来了。在关键的时刻,又是党员冲在了第一线,为大家加油鼓劲。经过了二十多个小时的剧烈颠箥,终于到了西沙永乐群岛的晋卿岛。

  航程近十万海里 运送物资45476吨

  2015年12月,“三沙1号”投入使用后,“琼沙3号”轮继续作为交通补给船行驶在各岛礁之间,为岛礁军警民提供淡水和生活物资以及上下岛的交通工具。 “琼沙3号”轮长年行驶在大海上,轮党支部也随船来往文昌清澜港和三沙永兴岛之间。在这个移动的党支部,党员们身先士卒,与“琼沙3号”一同驶过这条绿色航线。

  在9年多的时间内,“琼沙3号”往返234次,航程近十万海里,为岛上运送物资45476吨,接送上下岛人员115331人次,补给岛上燃油2350吨,为三沙的开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驻岛军警民的由衷称赞。

  “琼沙3号”轮党支部将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始终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员组织力和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有力地服务和保障了三沙市海上运输任务工作。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08日 11:21 来源:海南特区报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