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仲组轩:永葆红色基因 传承纯正家风——追记河南省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许光,生前系河南省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第四届河南省道德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熟知许光的人们,都知道他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的儿子,都知道他代父尽孝、扎根老区48年,无不为他淡泊名利、甘为布衣、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精神和品格所感动。许光一生牢记父亲的教诲和嘱托,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为民奉献,低调做人、干净办事,以实际行动传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良好家风,彰显了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是大别山的优秀儿女,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20131月,83岁的许光因病去世。3年过去了,新县人民仍然深深怀念着这位大别山的赤子,干部群众都说他不愧为许世友将军的后代,把良好的家规家风融化在了自己的血脉里,把最深厚的爱洒在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他不忘初心,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把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摆在第一位,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回到家乡,都像父亲那样为党尽忠、为民奉献,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国家!”1932年,许光还不满3岁,父亲就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根据地转战川陕。面对反动武装的追杀迫害,他跟着祖母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一次敌人扫荡放火烧山,姑姑带着他在山洞里躲了三天三夜才逃过一劫。许光7岁就参加了儿童团,边逃难,边斗争,在大别山深山老林中九死一生。直到1948年,在王树声大将的帮助下,许光才见到阔别多年的父亲许世友。当父亲问及许光想干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国家!。参军入伍后,许光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第十二步兵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

  回家乡是替父尽孝,同样也能为国尽忠。1965年,正在东南沿海指挥作战演习的许世友接到母亲病重电报,特派长子许光替他回家尽孝、照顾祖母。对许光来说,人生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在海军13年,留下,肯定前程无量;回家乡,就意味着舍弃,意味着牺牲。但面对父亲的殷殷重托,许光最终选择回家乡新县人武部工作。半年后,祖母病故,许光本可以重返海军,然而在新县工作的半年里,他目睹了家乡的贫困落后,深感老区的建设需要干部,还有老红军和革命遗属需要照顾,便决定留在家乡。从此,他扎根老区,无怨无悔工作了48年。

  “不能在军营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作为许世友将军的长子,许光曾有多次机会再次走出新县。第一次是1978年,许世友问他是否愿意重回海军工作,许光回答说:我在家乡工作这些年里,亲眼看到老百姓的日子很苦,我想继续留在家乡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第二次是1982年,当时许光已接近最高服役年限,省军区有意提拔他任军分区领导,他却提出转业,唯一的请求是继续留在新县,因为他对家乡已经充满感情。1985年许世友将军逝世后,将军的一位老部下主动提出帮他调到大城市,征求许光的意见:老人不在了,你还留在新县吗?许光的回答是:新县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留在家乡一样可以为党工作。曾有不少人对此不解,许光却显得格外平静,他时常讲:“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不一定非要当将军、扛将星,才算有光明的前程;扎根农村,同样无尚光荣。”父子连心!当年父亲义无反顾地走出大山,那是乡亲们需要革命,需要改天换地。而今天,家乡需要建设,乡亲们需要富裕生活,乡亲们需要他留下。“出走”和“留下”是两代共产党人无私的选择!许光时刻铭记当初举起右拳面向党旗宣誓的庄严一刻,始终不忘初心,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恪尽职守,对工作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总是冲锋在前,克难攻坚;他心系群众,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直到现在,家乡父老还记得他的好,基层群众还怀念他的情。

  “无论如何,都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许光和父亲一样,对家乡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和父亲一样,干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子精神和劲头。回到老家后,许光“摘掉”了自己高干子女的“帽子”,为改变家乡面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1969年夏天,许光担任新县人武部军事科长兼县邮政系统军事代表,负责建设千斤乡微波站。当时山上没有任何道路可走,所有机械设备上山全靠肩挑背扛。许光带领民兵在荆棘丛中摸爬滚打300多个日日夜夜最终建成了微波站,新县与外界的电话全通了。后来他又带领民兵架设高压线路,几吨重的电线杆,他和民兵们一根根往山上扛,一根根往山里“栽”。35千伏的高压线路架通了,老区新县亮了,当年的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结束了世世代代不通电的历史。

  “有些事只有自己干心里才踏实。”他说到做到,任新县人武部副部长的20年间,许光致力于当地的国防动员和发展民兵武装,任何时候都是主动带头,什么事都亲力亲为。1975年,武装部集体养的30多头猪生病了,许光每天亲自给猪喂药,清理猪粪,细心护理,最后没有一头猪因病致死。转业到新县担任领导职务后,许光依然保持本色,从不摆架子,不傲上凌下,经常深入乡村调研,听实话摸实情,往往一住就是半个月。

  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敢于冲上去。1987年新县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许光跑遍了全县水库的角角落落,查漏补缺。一天深夜,他接到所联系的乡镇山洪暴发的危情后,连夜赶赴现场。当时路面被洪水冲毁,吉普车栽进被水淹没的深沟里,巨大的惯性把他撞出挡风玻璃,造成重伤,昏迷三天三夜。苏醒后的第二天,许光就悄悄地离开医院上了前线。

  “不能一家独好,要大家都好。”许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任武装部副部长时,单位分配家属房,按照级别他可以分到一处团职房。然而,他却主动提出:“我是本地人,家里有房子,把房子让给那些更需要的外地干部吧。”后来,许光得知一位四川籍的政工干事孩子多,生活比较困难,就主动把房子让给了他。许光一生恪守清贫,但对群众从来都是慷慨大方。他说:“人民养育了我们,这个本不能忘,当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办事,群众有困难,我们就要及时帮助解决。”回到家乡40多年间,新县的红军街每天都有他走访慰问的身影。多年来,他累计资助老红军10多万元。弥留之际,又将自己毕生积蓄的20万元存款捐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

  他一生勤俭,几十年如一日粗茶淡饭,球鞋布衫,以传承好家风来倡导党的好作风;他为人低调,淡泊名利,用一言一行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勤俭本色。

  “他给自己定的‘五不’原则很出名。”许光牢记父亲的教诲,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新县,几乎人人都知道许世友将军,但在许光生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许世友将军的儿子。许光的生前好友丁进先说:“许光给自己定的有‘五不’,就是不比位置、不比阔气、不比房子、不贪票子、不偏孩子。”许光下乡调研,总是与老百姓同吃同住,立下了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的规矩。当年许世友将军来电来信思念孙辈时,他总是用攒了很久的工资,买最便宜的火车票,拖儿带女,辗转多地到广州或南京。下车后,再换乘公共汽车来到军区大院门口。工作人员闻讯赶来,抱怨没有提前告知时,他总是一笑了之。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他的性格。许光一直恪守党的宗旨,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任何超标准的物质享受他都会觉得有愧于天地民心,有负于百姓的期望和信任。县人大盖家属楼的时候,他主动拆除自家的房子,将地皮让出来。家属楼建好后,他只选了一套最小的仅70平方米的两居室。走进这套许光住了20多年的房子,人们强烈感受到简朴的震撼。泛黄的墙壁,斑驳的裂痕,上世纪60年代的军旅皮箱、70年代的老木柜子、80年代的简易木床、90年代的老式电视,一根看不清颜色的绳子下吊着昏黄的灯泡,一台修了好多次的老式煤气热水器。子女多次提出把房子修一修,把旧的东西换一换,但许光坚持“不修不换”!

  好的家风和好的作风总是代代相传。在许光大女儿办公室里,一直存着父亲的一套军便服:蓝色的上衣是当年父亲从部队转业时的海军军装,领口、袖口已经泛白,还有几个破洞,军绿色的裤子也泛着岁月的白光。女儿说,这是她多年来为父亲做衣服的样板。父亲一生简朴,几十年一直只穿军便服。由于这种衣服没地方买,她就在北京找了一家裁缝店,定期为父亲订做军便服。几年前在新县小潢河边,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在散步:认识许光的人都知道,他总是一身干净的军便装,一双解放球鞋,手里经常掂一把20年前的黑雨伞,下雨时撑开挡雨,天晴当拐杖。这,就是退休后的许光,一辈子保持共产党员简朴的本色。

  他廉洁自律,对自己的地位、利益、荣誉看得很淡,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更没有向群众要过一钱一物,一辈子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维护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他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许光始终严于律己,廉洁自持,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一名优秀代表。在许光所有遗物中,有一个装满了许世友写给自己信件的抽屉。抽屉里每一封信都充分体现了将军对儿子的牵挂和关怀。许光非常了解父亲对子女后代的严格要求,从不向父亲提任何条件。许光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当兵复员后一直是县里的普通职员。小女儿师范大学毕业后,想让他帮忙托人留在大城市,许光也一口回绝说:“县里不是很好嘛,我不就一辈子在县里?”最疼爱的大女儿许道江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军校后,他从来没有为她在部队托过人情,30年来女儿硬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慢慢成长为第二炮兵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大女儿从北京回家探亲,必须坐火车到信阳再转坐几个小时的汽车才到新县,许光从未用单位的车接送过一次。县里给许光家安了一部工作电话,但他从来没有给孩子们打过电话。每次接待客人,许光都不抽公家的烟,总是抽自己买的最便宜的烟。

  他一生公道正派,从不占公家便宜。1992年,许光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办手续时有同事提醒他,退休和离休在待遇上相差较多,如果能够证明是解放前参加工作,就能享受离休待遇。事实上,早在1948年,许光就在部队穿上了军装,许多证人当年仍然健在。这本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许光却没有找任何人开证明。当时一位县领导感慨地说,有的人伪造简历办离休,而许光符合条件却不去争取。许多身边的朋友对此不理解,许光却淡然地说:相比那些牺牲的红军,我们的离休和退休还重要吗?

  生命的最后,他想到的还是给公家省钱,不给别人添麻烦。20125月,许光在体检中被查出癌症晚期,病重时住进了武汉总医院。军区首长和院方要给予特殊照顾,他坚决不同意,并提出不用进口药、不做过度治疗、不给组织添麻烦三不原则。迫不得已,家人告诉了他罹患肺癌的实情,得知实情的许光不让医院为他再浪费钱,坚决拒绝治疗,回到他热爱一生的家乡和父老乡亲身边。

  许光是开国上将的儿子,更是一名牢记宗旨、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创造丰功伟绩,他在基层一线踏实地工作,和干部群众一起俭朴地生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彰显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密切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1日 13:2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