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仁青:医者仁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即使当了一院之长,仁青仍然坚持坐诊看病,平均每天诊治400位病人:给病人诊脉,每天大概100来位;等助手做好准备,迅速地给一字排开的病人挨个放血,每天200位左右;针灸最慢,100来位病人,他要用上大半天。

  日复一日,仁青重复着这样忙碌又高效的工作,许多老病人的病情他已经烂熟于心。“我们那里都知道仁青大夫医术好,医德高,都愿意找他看病。”一名患者说,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藏族聚居地区,仁青是个响当当的名字。

  1964年,仁青出生在海北州刚察县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17岁那年,他如愿考入青海省卫校藏医班,毕业后分配到海晏县甘子河乡卫生院工作。乡卫生院条件艰苦,不通电,没有水,到县城一趟很不方便,可他一干就是8年。

  牧民求医治病的急切渴望仁青看在眼里,他想尽一切办法学习藏医理论和临床医疗技能。遇到疑难杂症,仁青潜心研究,短时间内没有好办法,他就把病人接到宿舍住下来,边研究边治疗,十几平米的宿舍里,最多的时候住着5位病人。

  遇到急诊,骑马下乡看病也是常有的事。一天夜里,风雪交加。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仁青,一名五十多岁的藏族老大爷气喘吁吁地说:“仁青大夫,快去看看我的儿子,他快不行了。”仁青立刻拿起备用药品和诊疗器械,骑着马,冒着严寒赶了4个多小时的路才到病人家。经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之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几年下来,仁青擅长藏医药的美名传播开来。海北州的卫生部门要调仁青到海晏县医院创办藏医科,牧民们听说了都不愿让他离开,一再恳求他留下来,最后,县里通过人代会决议才将仁青调离。藏医科创办没多久,就成了海晏县医院门诊量最大的科室。2003年,他被调到海北州藏医院工作。

  多年来,仁青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应用藏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擅长用藏医艾灸、针灸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偏瘫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疾病,在藏医学领域独树一帜。许多病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

  “托他的福,才有我的今天。”河南郑州市的患者李宁庆幸自己遇到了仁青。她因患溃疡性结肠炎,肚子时常疼痛难忍,每天腹泻多次,甚至出现癌变征兆,让她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知道了仁青,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不远千里前来就医。仁青通过藏药、针灸、热衍、放血等疗法,使她的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康复之后,她给自己出生不久的女儿起名“卓玛”,以表达对仁青大夫的感激之情。

  让李宁更为敬佩的是,“仁青大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把病人时刻放在心上,服务态度特别好。”仁青在基层多年,他了解牧民群众看病的奔波,因此,即使需要几次才能看好的病他尽量一次解决,减少往返次数;一针能治好的病,他绝不开药;医院的药价也一律从廉。

  “医生有节假日,但疾病没有节假日,作为一名医生不应该有节假日的概念。”这是仁青常说的话。仁青的助手说,几十年来,仁青从没有休过一次假,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因为病人太多,连续加班加点工作后,有两次晕倒在诊室里。

  除了是名医生,仁青还是一位院长。每天看完病人,仁青又一心扑在医院管理上。他倡导开展“无微笑不说话,无称呼不开口”服务竞赛;遇到看不起病的患者,仁青不但会减免病人的费用,还会发动全院职工为病人捐款,整个医院充满了仁爱之风。他着力抓业务抓团队,使海北州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明显提高,达到了“二级甲等”藏医院的标准,病人满意率、床位使用率不断提升。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仁青又具备了“走”的条件。有西宁市、四川省甘孜州几家私立医院高薪聘请他去坐诊,还有的老板开出百万年薪请他加盟……仁青都坚定地回绝了。他说:“我是海北牧民的儿子,知道这里条件艰苦,太需要医生了。我是党培养的一名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为乡亲们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本分。”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7日 11:1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