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自主创新破难题——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创新群体(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面对空气动力研究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以开阔的眼界、过人的胆识选准突破口,不断提高我国在空气动力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完成科研试验任务,就是打一场胜仗

  中心着眼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十二五”以来,成功解决了大型运输机、新型战机、“辽宁号”航空母舰等型号研制中的大量关键气动难题,为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上试验场就是上战场,解决重大问题就是能打仗,完成科研试验任务,就是打胜仗。”这是气动报国的铿锵誓言,也是兴装强军的生动实践。

  我国每一种新型飞机的首飞成功,不仅是我国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一大跨越,也是我国先进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的一次展示。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全面介入某新型飞机的试验研究工作,负责完成总体气动专项评估,承担了85%以上的试验任务。

  大型运输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针对大型运输机的布局形式,科技专家王勋年带领课题组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整套风洞试验方法,完成了90%以上的气动试验,解决了大量关键气动问题。2013年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首次飞行圆满成功。

  尾旋,是飞机的“死亡陷阱”,飞机一旦进入尾旋不能及时改出,就难以避免机毁人亡的结局。科研人员依靠配套的尾旋试验技术和飞行仿真分析方法,对飞行参数进行辨识与仿真,开展大攻角风洞试验,最终掌握了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及改出方法,并提出了改进飞机设计和操纵的建议。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发展载人航天,气动力、热和防热问题是必须首先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就瞄准航天领域的这座高峰,投入关键技术预研攻关,完成了工程研制各阶段的试验研究任务几百余项,风洞试验万余次,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的气动试验数据,解决了长征运载火箭、“神舟”飞船返回舱和逃逸塔研制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近年来,他们又开展“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风洞试验研究任务,获取了大量关键数据。刚刚首飞成功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就是一次全新的检验……

  一流的创新,要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近年来,他们在领军人才、科技团队、青年英才培养上持续用力。易贤博士在国内首次提出飞行器结冰的数值仿真方法和试验理论,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杨党国提出了一种振动模态预测方法,发展了工程实用的飞行器部件气动噪声预测技术,34岁就当上了高速飞行器气动噪声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余永生博士37岁就被任命为大型低速风洞总设计师;女博士胡华雨致力于强场物理研究和气动—电磁问题理论与试验研究……

  目前,中心有10位“973”技术首席、17位“863”专家, 19人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工程,涌现出“气动热试验功勋研究室”“科技创新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典范,形成了院士领衔、专家众多、英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融通军民,资源共享,支撑事业发展

  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是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嘱托,也是“国家中心”的使命所在。

  大型低速风洞、大型低温风洞、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堪称世界风洞建设工程的巅峰之作。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经过9年的努力,突破主要关键技术,目前“三大设备”全部列入国家规划,陆续立项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飞机研制始终受制于航空发动机这个“短板”。中心科研人员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8所国内一流院校,论证提出“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基础研究”项目。中心自主建成大尺寸低转速旋转叶栅试验台等研究设备,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设计分析软件……

  大飞机是世界工业制造的王冠明珠。中心全程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总体布局论证、设计、评估、气动试验规划等工作,完成了国内风洞试验任务总量的75%,研究掌握了多种故障状态下的全机气动特性。

  新一代高速列车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名片”。中心科研人员对高速列车外形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计算,让“长客400型”高速列车气动减阻1%。这1%,可让全国高铁每年节约3亿度电,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居民用电总量。

  从1978年起,在钱学森的直接指导下,中心创建工业空气动力学研究团队,先后完成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首都机场新候机大厅、北京奥运会火炬塔等20多座大型建筑物、30多座桥梁的大量试验,使中国工业空气动力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15年4月,中心向全国同行郑重宣布开放研究型风洞设备、推动行业统一的标模体系建设;2015年12月,中心一大批研究型风洞正式面向全国开放共享;2016年4月,中心向全国同行免费发布共享两款以“风雷”命名的流体力学数值计算软件……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过去我们是跟跑,现在是并跑,未来我们要领跑!”气动中心的负责人说。

  延伸阅读

  勇立潮头唱大风——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创新群体(上)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9日 06:0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