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葫芦峪,笔者开车从园区入口到聂建英位于半山腰的办公室,用了大概10分钟的时间,沿途可以看到整齐的梯田,成片的核桃林,规模不一的塘坝,成片的温室大棚。下车后咕咕咕的鸡叫声引起我们的注意,葫芦峪农业技术技术部负责人聂建英说除了养鸡,林下还有紫花苜蓿,这样基本解决了养鸡的饲料供应,鸡粪又作为有机肥反哺果树,做到了生态循环。
葫芦峪的开发模式,是李保国治山与产业开发的样板,他综合之前的工作经验,建立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体系,吸收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的优点,创立了“大公司,小业主”的新型管理模式。
聂建英说一年之中李保国不知道要去葫芦峪多少次,有时是督促工作进度,有时是解决实际问题,他也不分节假日,这就苦了一帮技术员。有一年的中秋节,聂建英休假刚到家,就接到了李保国的电话,开门见山:我明天上午10点到公司,你也过来。聂建英说我正休假呢,李保国说那我不管。我们笑,有点不近人情啊。聂建英说,但是你说人家这么一大专家,这么辛苦,自己带着项目资金,带着研究生,来给公司解决问题,咱凭什么不配合人家工作啊。
除了工作的时候不讲情面,李保国对这些基层技术人员很尊重,让他们给他的研究生上实习课,讲果园管理、示范技术要点。他敢这样做是因为相信这些技术员的能力,相信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人,没问题。我相信这样的信任也给了这些技术员无限的信心,也正是因为了有了这些传递技术的桥梁,李保国不必事事亲为,可以甩开一些管理杂务,专心琢磨技术上的创新。
聂建英也说,这些基础的技术管理是最日常的工作,我们技术员和他的学生就可以在他的遥控指导下完成了,他谋划的都是大事,他听李保国老师说,要谋划一个大的产业联盟,联盟公司包括他曾经扶持过岗底、绿岭、葫芦峪、至高点等,覆盖整地、苹果、核桃,红树莓等多个产业在内的山区开发“航母”。
他正在进行的一项实验是肥水一体化,一个博士生正在做; 而雨季造林本想在2016年雨季开始实施的。这两项技术如若真能付诸生产,能够显著节水、节肥、省工,能极大地提高绿化造林的速度。项目才刚刚启动,他就走了。
在聂建英办公室的对面,有一个小小的花圃,芍药和玫瑰开的正好,满园的香气。沿着小路走进去见左手边一个小小的土丘,聂建英说,这就是李老师在葫芦峪的新家,过几天墓碑就树好了。(河北农业大学)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