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陕西天柱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明俊:敢教山村断穷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站在天柱山顶,山坡宛如一片绿黄渐变的叶子,其间一条条相连的水泥路就像一道道叶脉,四通八达。“天柱山村全村18平方公里,14条41公里长的水泥硬化道路和6条5公里长的连户路通往家家户户。”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党委书记唐明成说。

  谁能想到,眼前风光旖旎的天柱山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落后村。“我家门前原先是土路,下雨就走不成。”提起当年,十七组村民汪金成不堪回首。“没有明俊支书,这些路不可能建得这么快、这么好。”用脚踩踩平坦厚实的水泥路,村主任王本功说。

  搬掉贫穷落后绊脚石

  上世纪80年代末,高中毕业返乡务农的张明俊,从最早经营一家商铺,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公司,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1989年群众推举他为天柱山村一组组长。看到村民吃水靠挑、运货靠扛、吃饭靠天,张明俊经常陷入沉思。2002年,37岁的张明俊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群众修路。村里没资金,每修一公里路他个人补助1000元,还率先垫钱购买爆破器材和砖沙水泥,拉回来发到各组,群众疑虑打消了,家家户户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动手,他组织群众累计投劳2万多个,筹资2100万元。如今村里98%的农户家门口贯通了连户路。

  长期以来,天柱山村的群众瞅着瀛湖水缓缓流淌,却“水在山下走,人在山上愁”。为了解决吃水难,张明俊在全村群众大会上承诺:打一口水窖村里补助200元,他以村上奖励名义,个人为每口水窖垫资100元,大大激发群众积极性。村里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铺设引水管道31公里,引水渠道6公里,建水塔、蓄水池4个,修建蓄水30立方米以上的水窖290口,85%的村民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为解决用电难,他争取电力部门农网改造项目15公里,有效解决全村农户用电。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上下奔走,争取支持,让村民看上卫星电视,40%的农户实现宽带上网。

  走上长远发展小康路

  村民的日子好过一点了,如何让群众走上一条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小康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张明俊和村两委班子确定建设以核桃、板栗、枇杷为主的生态林果园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脱贫致富思路。

  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引进辽核、香玲等优良核桃品种,邀请渭北核桃研究所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采取支部+协会+农户、产业+基地等模式,流转治理土地3500亩,发展精品核桃园、板栗园等,全村仅种植业一项人均增收3000多元。

  天柱山村库区移民占到总人口一半以上。把居住分散的高山村民迁移到公路边,按“迁移式扶贫”政策每户补助5000元。450户村民建起新楼房。

  此外,张明俊还集中精力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全村300多人稳定在外务工,仅此一项,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近千万元。

  天柱山之巅的白云寺有1300多年的历史,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张明俊个人出资雇用挖掘机整修了上山公路。如今,“游白云古寺,享农家风情,观瀛湖美景,品美味斋宴”的旅游格局业已形成。新的项目和产业很快见到了效益,天柱山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4630元,增长到2014年的10937元。

  过上健康文明新生活

  天柱山村由原来的水泥、天山、汪梁三个村合并而成,当地流传“水泥的赌、天山的酒、汪梁扯皮顿筋啥都有”的顺口溜,村情十分复杂。

  张明俊跑遍全村20个村民小组,走访近2/3农户,制定《天柱山村新农村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建路、建园、建家、亮灯、清洁、娱乐、平安”七大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每到夜幕降临,天柱山村的男女老少们便聚集在村里的3处文化活动广场,跳广场舞、打篮球……“这个广场是张明俊垫资40多万元修建的,一提到给他钱的事情,他就说,大家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村主任王本功说。

  汉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付波告诉记者,天柱山村左邻右舍的关系和睦融洽,实现了民事纠纷、治安信访不出村,被评为安康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今年5月5日,刚刚在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的张明俊回家后,顾不上休息,就把获得的1万元劳模奖金加上自己添补的5500元拿出来,发给对村里发展有贡献的老共产党员、退休村干部、产业大户、在职干部、村办小学及贫困群众。

  村民们已经记不清他多少次给大家分奖金了,只记得他领奖后,都把奖金奖品分发给乡亲们。

  “村民的事,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张明俊常说的一句话。每年腊月,张明俊都会把一份花名册悄悄递给瀛湖镇的一家粮店老板周云青。“张支书让我按照花名册上的贫困户每户发放50斤大米、50斤面粉、一桶油。”周云青说。

  “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办学,富不长远。”在捐资助学上,张明俊慷慨大方。2004年,邻村清泉村谢克贵的儿子谢贤安考上大学,但为8000元学费发愁。得知情况后,素昧平生的张明俊送来4000元,又帮他在信用社贷了3000元。几年后谢贤安研究生毕业,拿着奖学金来还钱,张明俊非但没要,又塞给他1000元,鼓励他“好好念书”。谢贤安一路读到博士,留学意大利,现已被国内一所重点高校聘为副教授。“这辈子最感激的就是张支书。”小谢说。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担任村支书14年来,张明俊没领过一分钱工资,全部用作公务开支,他还垫资30多万元修建村党支部及其他公益设施。从2002年开始,他每年从自己的公司拿出3%的利润作为村上的办公经费。多年来,张明俊个人无偿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扶持公益事业等捐款110多万元,累计帮扶贫困户200多户,贫困学生50多人。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1日 04:0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