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随着鞭炮声和欢呼声,最后一块水泥板铺上了桥面,打边组的乡亲们祖祖辈辈盼的“同心桥”终于完工了!第一个上桥的是一位中年汉子,这摸摸,那看看,专注查看着桥上桥下的每个细节。看完一遍,露出了笑脸,大手一挥:“可以上桥喽!”
他,就是带领贵州省紫云县同心村打边组的乡亲们修桥致富的紫云供电局松山供电所配电线路维护员韦成刚。
群众盼桥,他就修桥
麻山深处的打边河,说大不大,枯水期可以蹚水过河;可说小不小,丰水期只能凫水过河。没有桥,打边组人人都会游泳,孩子们上学成了令人揪心的事儿。车进不来,货出不去。
这一切,韦成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着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为村民架一座桥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2015年3月8日,韦成刚拿出全部积蓄6.8万元,买来水泥、石子,请来挖掘机,凭着一股“傻劲”干开了。
在韦成刚的带领下,村民也投入到“同心桥”的建设上来。原本计划用6.8万元把桥建好,可工程进行到一半钱就花光了。到2015年4月,“同心桥”的建设工作不得不停下来,留下了3根5米多高的桥墩矗立在河中。
韦成刚在供电所的同事知道后,从附近的工地上“讨”来废弃的钢筋,嵌在桥墩上、拉直,然后铺上木板,搭起了一座简易木桥。
今年3月初,韦成刚自筹资金为家乡修桥的事情在网上传开了,他的同事们还在社交圈发起了“我为小桥添块砖”爱心筹款,得到了全国各地100多位朋友的支持。网友及其他爱心组织捐赠的资金达12.8万元。有了这笔钱,在韦成刚的带领下,大家把木板换成了水泥预制板。4月21日,钢筋混凝土的“同心桥”终于修通了,打边组群众世世代代的愿望实现了。
群众盼着富,他就带着干
今年43岁的韦成刚原先是村里的干部,2003年为了专心照顾患病的妻子,辞了职。2009年,妻子还是离开了他。2010年8月,他刻苦自学,通过招考,当上了一名乡村抄表员。
村里的“老辈子”都说,这个娃自从当上村副书记,再到现在成为抄表员,20多年都想着怎么让大家的日子过得好起来。
2000年,韦成刚在同心村搞起了杂交油菜、烤烟、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加上稻田养鱼、二元杂交养猪,当年经济收入就有10余万元,成了麻山腹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年纪轻轻就当选村副书记。
先富起来的韦成刚并没有满足。他总说,同心村不光要同心,还要同富。
韦成刚向紫云县团委申请了100多册科普图书,加上自己买的和收集的200多册书籍,在村里建了一个图书室供乡亲阅读,赠给青年人科技资料和创业书籍。让手握锄头把的乡亲逐步掌握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2004年,大山里的同心村摘下贫穷村的帽子,开始迈向小康之路。
之后,为改善家乡河道的生态环境,他还带领村民整治河道,仅个人投工投劳就绿化河道2800余米。
要想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放养鱼苗是一个好办法。为解决鱼苗的来源问题,韦成刚多方奔走,寻求支持。终于得到了县农业局水产所的支持,无偿赠送同心村鲤鱼、鲫鱼等鱼苗20000余尾。
如今,在韦成刚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共同努力,同心村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记者 吕 慎 柳 路)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