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李培斌:“李司法”的家当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有困难,找培斌”,李培斌30年间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心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李培斌去世后,留下的“家当”令人唏嘘,更让人缅怀……

  4箱证书——最“重要”遗产

  30年来,李培斌获得的证书装满了整整4个纸箱:阳高县首届道德模范、大同市首届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这68项各种荣誉,记载着李培斌的默默奉献,以及干部群众、各级领导部门对他的认可和褒扬。这是他留下的最大遗产了。

  在李培斌家里,一台印着“奖给道德模范李培斌”的洗衣机至今仍没拆封,纸箱上的红榜已经褪了色,落款是“阳高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李培斌的妻子杜润梅说,洗衣机奖励于2012年,丈夫一直舍不得用,准备留着给女儿当嫁妆。

  李培斌的女儿李乐乐2014年5月远嫁到了新疆。由于工作忙,李培斌把女儿的“回门”礼推迟到了2016年春节。然而,李培斌没有等到女儿回门的这一天,“回门礼”最终未能亲手交给女儿,成为李培斌永远的遗憾。

  李乐乐说父亲一直很忙,很少顾得上家,自己大学毕业后到了新疆工作,“从工作到结婚,爸爸只去过一趟。”

  杜润梅回忆,2011年李培斌得了急性胆结石,在医院做了手术。杜润梅劝他向领导提个申请,换个岗位,李培斌当时就急了:“难受就撂挑子,有责任心吗,还是共产党员吗?”出院第二天,李培斌缠着绷带又去了调解现场。

  “培斌走了,留下了4箱荣誉证书。以前我不理解,觉得没啥用。现在明白了,在他眼里,党员干部的荣誉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杜润梅说,丈夫总是把各种证书、奖牌擦拭得干干净净,保存得整整齐齐。

  3间平房——30年家产

  李培斌生前是龙泉镇司法所所长兼任阳高县信访中心主任,妻子杜润梅一直没有正式工作,每月靠打零工补贴家庭,家里过得一直不宽裕。

  李乐乐说:“我在浑源师范学院读书时,家里每个月只给300元生活费,多了给不起。”她回忆,家里吃的菜基本是自家种的土豆、白菜,很少买过菜。

  这样的生活杜润梅跟李培斌过了30年。在马家皂乡司法所工作时,李培斌跑遍了全乡3500多户人家,却带着老婆孩子租住了20多年破窑洞。

  杜润梅说,这些年他们至少搬了8次家。在马家皂乡时,租住村里的小窑洞。调任县城所在的龙泉镇工作后,租住小平房。直到2012年,李培斌一家才在县城外3公里远的郊区盖起3间小平房,7万元盖房款中的一多半是东拼西凑借来的,现在仍有15000元欠款。

  与李培斌同事17年的马家皂乡马家皂村计生助理员李海见过一次李培斌搬家:“从一个破窑洞搬到了另一个破窑洞,除了锅碗瓢盆,就剩两大袋子荣誉证书。”

  阳高县农委干部康军说:“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李培斌全靠自己的工资维持,日子过得很紧。但接济困难群众却‘出手大方’,经常50元、100元地掏。”

  一摞票据——“公家”即自家

  阳高县文联主席、老同事余跃海回忆说,20多年来,李培斌家一直没有固定住所,当时乡镇不少领导劝他,向组织申请一个住处吧,但李培斌总以一句“个人的事就不给上级添麻烦了”回绝。

  康军说,李培斌乐于助人,甘于清贫,不求回报,家事从不向组织张口,“哪怕租住的窑洞快塌了,也只是找根柱子顶一顶。”

  李培斌的摩托车已经骑了15年,只有他自己才能发动起来,骑着走街串巷风雨无阻。省里特批过一辆小轿车,李培斌觉着开车去调解和群众有距离,加上舍不得油钱,很少开。

  余跃海说:“李培斌不送礼,更不收礼。有一起因占地纠纷阻拦工程施工案,他调解得双方都满意,一方想给他送礼感谢,他断然拒绝。

  龙泉镇景家庙村是李培斌包的村,全村4000亩地有3000多亩是旱地。为了争水浇地,打架伤人的事年年发生。李培斌带着村干部跑政策、要项目,修水塔、修路、打井、换地下水管、建大棚,全村上下对李培斌充满感激。

  “现在1亩蔬菜大棚年收入1万多元,”景家庙村党支部书记荆虎说,“大棚是培斌帮着建的,我劝他也弄个大棚种种吧,他却说‘顾了大棚就顾不了工作,一心不能二用啊!’”

  李培斌去世后,家人和同事整理出了厚厚一摞票据,有北京的、太原的、本县的;有油票、车票、住宿票,最早的有2007年的,都是他这些年为工作垫付却一直没有报销的票据。

  (此文原标题为“‘李司法’的家当——李培斌用行动诠释党员品格”)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2日 09:49 来源:新华社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