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王辉:一生做好一件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5年12月30日,王辉(左三)在试验田里指导学生。记者 罗旭 摄

王辉在田间工作。靳军 摄

  整地、施肥、播种、浇水、收获、晾晒,几乎天天要到大田里劳作,春种、秋收时起五更熬半夜,农忙时发动老婆孩子一起干活,皮肤黝黑,经常裤脚带泥。

  是的,这是一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日常生活。

  凭着对土地的挚爱与对事业的专注,四十几年来埋头于小麦育种科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打破了优质与高产不能兼得的传统,培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梦想矢志不渝

  跻身国家冬小麦四大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一亿亩的“西农979”,是王辉谱写在黄淮大地上的丰收之歌。

  王辉所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陕西杨凌。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是王辉的故乡。1943年出生于杨凌李台乡的王辉,上中学时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一度曾拿树叶、树皮充饥的他,深切体会到饥饿的滋味。自1964年考入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曾用名)农学系后,“学农业科技,不再让乡亲们饿肚皮”——这个单纯而美好的愿望,就成为王辉矢志不渝的追求。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是北方第一大粮食作物,而黄淮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选育出适宜这一地区的单产水平高、品质优的品种,就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而现实的挑战是,产量高的小麦往往品质差,品质好的小麦通常产量低;早熟的小麦抗寒性差,耐寒的小麦却难以早熟……如何才能将这些矛盾调和起来,培育出优质又高产,早熟又抗寒的小麦品种?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王辉带着这样的梦想在现实中苦苦探索和不懈努力着。

  “王老师有多次调去沿海高校工作的机会,他都不为所动。旁人一说调走,他两眼一瞪,‘科学研究有连续性,挪窝要另起炉灶,走啥!’”王辉的学生、现已成为博导的王成社说,受王辉的感染,自己也在留学日本后选择回国。

  “育种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播种就是播撒希望。”王辉说,“就单纯的工作来讲的确很枯燥,但是深入进去以后,总有希望在前面召唤。有了这个念头,就不会感觉到枯燥了。”

  优中选优育良种

  从两亩试验地到亿万亩生产田,王辉的小麦人生走过四十余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年逾古稀的老人。多年的科研工作,让王辉认识到育种实践性很强,不下地根本摸不着感觉。

  十月初播种,冬春季田间观察记载、抗病鉴定及大田管理,初夏授粉杂交、选择材料,盛夏分类收获、晾晒,7月室内考种、选择和试验总结,8月安排试验,9月初整地、施肥、划行、分区及布置试验,再到国庆播种。四季轮回间,育种人的工作也在周而复始中前进。

  早出晚归是王辉工作的常态,在小麦杂交、收获和晾晒时节,由于抢时间,王辉常常早上天刚亮就出门,晚上11点多才回家。工作的忙碌,使王辉由最初的顾不上吃早饭养成了现在不吃早饭的习惯。即使是寒暑假,作为高校教师的他也从不休息,暑假他在实验室做实验,寒假则又奔走在关中麦区。王辉的4个女儿,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你们是我的娃,小麦也是我的娃。”但很明显,小麦总能比女儿们得到王辉更多的照顾。

  由于育种工作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尽管这样忙碌,一个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即使顺利,也得经过十数年的漫长筛选、实验,才能最终进入市场。“育种过程就是育种人的梦想与现实不断斗争、磨合的漫长过程,就是优中选优的过程。”王辉这样说。

  1987年开始组合配置,1997年完成组合配置,2005年经过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通过国审。历经18年培育而成的“西农979”是王辉及其育种团队育成的11个小麦优良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个,它实现了王辉的梦想:把优质与高产、抗寒与早熟相统一。这一重要科研成果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也让王辉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育种没有休止符

  2007年,“西农979”拉开了陕西首个优质小麦品种产业化的大幕,售价高于市场上普通小麦5%的价格,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高兴地说:“种了大半辈子小麦,今天着实卖了个好价钱……”

  “这话听了比喝蜜都要甜。”王辉这样说。2008年,按规定王辉可以退休了。守着已有的荣誉,他尽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心怀多年的痴迷,他怎么能离开土地、离开种子?他说:“生产环境、自然环境不断变化,没有万古长青的良种,育种工作没有休止符!”

  退休后这几年,每年3月到10月,王辉每天还是超过10小时待在地里。冬季,他还是会跑到关中冬麦区,手把手教农民如何让小麦安全越冬。夏日收获季节,他依旧还是铺一张凉席睡在晾晒场,守护一年耕作的麦子。他说,“每天不到田里,不摸摸小麦,就浑身不自在。”

  “学农业科技,让乡亲们不再饿肚皮!”的誓言,让王辉依然执着于守望了一生的广袤田园,不离不弃。50年后的今天,从八百里关中到黄淮平原,中国北方大地上滚滚翻腾的麦浪,就是他用毕生心血谱写的华彩乐章。

  育种是一个不断逐梦的过程,在优中选优,永远没有终点,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今,虽已年至古稀,但王辉心中依然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培育出一个产量潜力更高、品质更好、实用性更好、抗病性更全面的新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以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8日 05:4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