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零落成泥碾作尘 也要香如故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章镇大章村委会主任助理 李进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叫李进琼,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零落成泥碾作尘 也要香如故》。

  白云绿荫,人间仙境,山水林海,休闲胜地。这便是我的家乡嵩县。在30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八百里伏牛山横贯全境,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分别流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域,为中国独有。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翠,风景如画,是河南省第二森林资源大县,素有“中原绿肺”之称。

  记得雷峰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2008年12月,我怀揣梦想,从周口师院毕业选聘到嵩县大章镇大章村任村委主任助理,有幸参与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惠及民生的伟大工程,让我与青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林区百姓建立了深情的友谊,为我的青春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回忆起刚刚踏出学校大门时,我满怀憧憬,想象着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洒脱。可当我接到通知到大章村委报到后,心就凉了半截,面对村委面貌,面对村干部那异样的目光,面对农村的落后……我真有打退堂鼓的冲动。这时,还是村支书的秦书记说:“进琼哪,你既然选择了村官,就要学会担当,学会面对,学会改变,不仅改变自己,更要改变你服务的这个村子,拿出你大学生的知识让这个村子富起来,让老百姓对你刮目相看。”他的一番话不禁让我陷入沉思:我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是什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我下定决心要扎根基层,服务百姓,让我的青春之花在这里盛开。

  担任大学生村官,我负责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既然要干,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不能让大家小看了我”我暗自下定决心。为此,我经常利用工余和节假日时间查阅资料、浏览网络,学习林改方面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还会向镇林改办同志请教询问。

  嵩县林改任务非常艰巨,林权外业勘界勾图更是林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外业勾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大章山深沟长,山路崎岖,住户零星,交通不便。但为了确保外业勾图质量,我每天与技术员骑摩托车颠簸20余公里坑洼不平的山路,进沟上山,越溪过涧,不怕脏不怕累,不畏艰难险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直奋战在林改工作最前沿,为老百姓勘定边界,排忧解难。面对每一宗林地,我都能严格按勾图要求、实事求是地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现场踏查,实地勾绘。为了提高勾图效率,也为了尽量少麻烦群众给自己指路,尽可能减少群众跟随自己上山往返的次数,我经常背着干粮上山,午饭常常是一瓶矿泉水,一包方便面。无论阴晴风雨,还是隆冬酷暑,面对繁重辛苦的工作,从来都不叫苦,不喊累。

  每次回到家里,婆婆总是拉着我的手说:“看看、看看,咱闺女的脸都晒黑了,咱闺女的手都出茧了……要不,咱跟领导请个假,你在家多休息休息。”老公也不无埋怨地说:“那些爬坡上岭的事哪是你干的活?还是少逞能!”放弃?不是我的性格。我深知勘界勾图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我顶着压力依旧如故。有一次我到一位乡亲家找水喝时,老大娘的一句“这年头像你这样踏实工作的闺女不多见呐”,足足让我美了一整天,是呀,一句乡亲的赞誉比蜜还要甜。此刻,我觉得压在身上的压力全卸下了。

  政策的宣传是林改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但在村里,很多群众对林改政策一无所知,于是我和村里其他干部又担当起了林改宣传员的角色。在实地勘界、勾图的闲暇之余,我耐心细致地给山区群众讲解国家有关林业的惠民政策,不厌其烦地讲解林改的目的和意义,解释群众将会得到哪些实惠等,耐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主动地化解了一起又一起林权纠纷矛盾,使群众由刚开始的不感兴趣,到主动积极参与,再到最终的积极配合,心悦诚服。

  正是凭借着这种执着的精神,感染了村里的乡亲们,大家团结拼搏,相互配合,克难攻坚,一丝不苟,确保了村里的林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并成为大章的样板村,示范村,在全镇交流推广。镇里的领导又把我抽调到镇林改办担负全镇外业勘界的技术指导,我和同事们一道爬山涉水,把层林尽染的山地当成指点江山的战场,一宗宗林地清晰地展现在图纸上,胜利完成了大章镇31.7万亩的外业勘界任务,啃下了林改中最难的一块硬骨头。

  后来由于身孕,身体状况转差,无法再出外业,但是无论家人如何劝说,我都坚持不下一线,向镇里的领导主动请缨,承担起全镇林改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林改的内业资料整理工作非常繁琐复杂,一起宗地要填10余份表格,前后逻辑要对照,内容填写要规范,数据要一致等等。工作中我唯恐出错,一丝不苟地按照林改工作流程,严格地审核、录入、整理、归档、复审资料,确保了档案资料及时归档,为确权发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办公室人员少,任务重,我几乎放弃了一切属于我休息的时间,甚至有很多个晚上通宵不眠,在磅礴大雨的夜里,有时整座政府楼空无一人,我仍独自一人挑灯夜战在办公室里加班工作,逐行逐页地检查表格的填写,数据的录入,又要把七零八落,散乱不堪的各种表格分门别类,整理归档。我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自己都在熬夜加班,为此,丈夫也埋怨过我,但我总是笑笑说:“自己年轻,这是在学知识长能力啊”。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尽甘来,当一卷卷林改档案整齐地摆放在县林改档案室里时,我总算松了口气。全镇共整理林改档案820卷,审核表册24300余份,为林改工作留下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档案。

  林地纠纷往往是历史遗留问题,取证困难,解决难度大。在这次林权制度改革中,在赵楼村范疙瘩有一片责任山,界址20多年不明确,“三定”时两户的林权证交叉。在林改之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有次两户人家都纠集亲友争要山林权属,后经派出所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深感责任重大,连续5天白天到山上踏界,晚上走访村上的老人,同时上门亲自拜访两户人家,了解林地有关情况,积极地进行调解劝说,提出合理建议,语重心长地强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最终这两户人家都被我的这种工作热情深深地感动了。老人们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闺女,你也不容易呀!”于是一场历经多年的林权矛盾就这样如冰在春阳下消逝,如云在和风中吹散。在我和林改办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大量的实地取证,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林业各种矛盾纠纷在林改工作中得到巧妙化解,维护了林农的权益,全镇林权纠纷调解率达到98%。

  通过林改,林农有了灵活的林地林木流转权,群众也吃了定心丸,但我却又陷入了思考:人们有了自己的林子,但现在看来,和以前没什么变化,群众如何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优势发家致富呢?

  有了这个念头,我便多次把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交给婆婆,与同事们一起到深山村进行调研,和镇林改办人员一同研究制定了全镇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林农在荒山上种植核桃、林下种植中药材、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

  近几年,青皮核桃经济利润可观,不断有人种植,只是不成规模,现有的核桃树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另外核桃种植两年可挂果,后期易管理,无论青果、干果,经济效益都不错。于是我向镇主要领导提出发展核桃产业的建议,得到领导支持后,便多次到县农业、林业部门询问相关信息、协调树苗,率先在闫沟村进行规模性种植,积极参与田间管理,协助并聘请技术人员帮助林农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嫁接技术的培训。

  目前就核桃一项农民人均就增收1000元,老乡张光林指着满山的核桃林感慨地说:“现在有了自己的山,有了这一份家产,比以前种地强多了!”在我的带动下,全镇累计种植核桃1.2万亩,年产值3000余万元,同时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引导农民发展林下药材种植,种植面积达2000亩;太极山生态旅游也应运而生,夏日来这里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林下经济绿色富民产业已经成为我镇林农致富的新亮点,真正把这项“还山还权还利于民”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家家户户,实现了“国家要生态,群众得实惠”的林改双赢目标。

    “无论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无论脚下的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我们都要学会适应,争做骄傲的花朵。也许很远很远的将来,有一天我们都要像花朵一样在暮春零落,但纵然零落成泥成尘,也要花香如故,以自己特有的余芳撒播人间,奉献脚下自己钟情和痴爱的土地。”这是我在日记本扉页上的记述。其实,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无愧自己的铮铮誓言,也无愧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9日 17:5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刘昱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