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理想奉献无悔的青春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党总支副书记兼第二党支部书记 王效龙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叫王效龙,现任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安徽青年创业者协会大学生村官分会副会长。

  我出生成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深知贫困的苦滋味,一心想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2008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那年,正值全国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考试,我果断报名,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村工作经验几乎没有,面对离家上千里地的陌生环境和地域风情、饮食起居和语言等方面巨大差异,克服种种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闯劲,一种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精神,一头扎进地处深山的小河镇龙山村,一呆,就是整整7年。

  刚上任,就接到一个“烫手山芋” 

  2008年,正值全国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的开始实施,龙山村也不例外。由于林地面积多达10700亩,牵涉到500余户农民山林的确权任务,让人最头疼的是,这一万多亩的山林中集体经营的林地面积占65%,按照国家政策,集体林地必须划给农户确权。但由于我村没有其他产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集体林木,村干部工资贴补和村务开支也要从中支出。这样一来,村干部与农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常常为林山分配问题闹得干群关系紧张。林权改革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村里谁也不愿意带头去干这项工作。

  刚到村里报到不久的我,在走村串户中,从村民茶余饭后中了解到林权改革的焦点问题。我也默默地了解了很多情况。当村干部将林权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告诉我,并希望我协助林改工作时,本以为我会以情况不熟悉的理由推脱,没想到,我却早有准备,没有丝毫的犹豫,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摸清村情。刚进村,我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没有准备好,就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登门找村干部谈心,与个别村委会领导进行沟通,向他们耐心细致讲解国家推行集体林改的目的和意义。整整两个月,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跑遍了全村所有村民组,走访了200多户老百姓,熟悉了半数以上的村民。尤其是一些对林改存在抵触情绪的老村干部,通过我三番五次对政策的解说,他们为我这位年轻人的执著精神和乐于为村民办事的热心所感动,也对林改有了全面的认识,全体村干部一致同意开展林改工作。

  半年时间,爬遍村里30多座大山

  大家形成共识后,我们又马上起草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为确保全体村民的广泛参与,我采用村广播、手机信息、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林改的政策、程序和好处。对于在外务工的人员,我逐一电话通知到位,邀请回乡参与林改,并认真做好通话记录,在我村形成了良好的林改氛围,农户参与率达100%。

  林权改革中的文案工作对我来说,还不算太难。但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野外确权勘界却成了考验我的一个难题。龙山村四面皆山,山场面积超过万亩,海拔百米的大山就有30余座,最高的会主山海拔800米。而每家每户的勘界我都必须到场,这对于一个从小在平原地区长大的人来说,高强度、大密度的野外山区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正当村民为我捏一把汗的时候,我却不声不响地买来一双劳保鞋,一顶草帽和一条厚厚的牛仔裤,系上一把砍刀,与村民一道一头扎进深山,逐家逐户地勘察山界。一个夏天下来,我跑遍了所有山场,行程不下千里,黑了,瘦了,也皮实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辛苦工作,龙山村提前3个月全面完成林改工作。山场到户达95%,群众满意度达98%。由于我工作细致、踏实,我村没有发生一起因林改工作造成的纠纷和上访,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帮助林业站开展林权发证系统数据录入、林改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利用2个月夜晚休息时间,累计输入林权发证信息2万余条,收集整理农户林权档案5000余份。白天上山勘界,晚上整理文档,巨大的工作量让我有些吃不消,但我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不断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让我越战越勇。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石台县获得了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的称号,安徽省林改档案经验交流大会在石台召开,成为其他县市学习的典型。

  敢吃“螃蟹”,率先发展林下经济

  龙山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种点粮食仅够自己吃,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很低,大多是靠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生活异常艰辛。虽然说有着大面积的山林,但由于观念的落后,没人想到在林业上做文章,可谓“端着金饭碗讨饭”。2009年,经过一年时间的考察,我萌发了“自己先创业积累经验,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想法,我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毕业前在一些大型养殖场的实习经验,开始筹划自己投资创办龙山土鸡养殖场。当年4月,我拿出一年所有的工资积蓄和父母为我成家积攒的4000元钱,独自一人在深山老林里圈下一块地,用碎砖烂瓦盖起3间鸡舍,一次性引进4000只鸡苗,办起了养鸡场,成为龙山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白天,我在村里上班,晚上,我住进了深山。山上的野生动物很多,夜里经常有野猪、蛇、黄鼠狼等出没,为了保护鸡苗,每天夜里我都要冒着恐惧上山巡逻好几次。有时睡到半夜,忽然听到刮风打雷,我常常顾不得穿好衣服鞋子,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鸡场,看看瓦片有没有被风吹走,看看雨水有没有漫入鸡舍,多少个夜晚,我彻夜难眠。经过360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和付出,辛勤之花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2009年底养殖场共产销土鸡蛋15万枚,出栏鸡肉3300只,当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

  带动村民致富,是我最终的梦想

  初次成功创业的成功,使得我对发展林下经济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也感到了肩上的压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自己率先致富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怎样带动全村老百姓摆脱贫困,共同走上富裕路。

  2010年,我选择了村里14户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户,鼓励他们在自家的山场发展林下经济。我免费为他们提供鸡苗,并随时介绍经验跟踪服务。一年下来,这些农户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示范的效应是巨大的。截至2014年9月,我们村已有80多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生态土鸡近25万只,产土鸡蛋1500万枚,年产值近2000多万元,年利润170万元,户均增收2.1万元,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此时的我已经深刻体会到抱团发展不仅能降低风险,更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道理。于是,我一鼓作气,牵头成立了“石台县龙山土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并统一销售。

  如今,林下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我又开始谋划更加大胆的规划。龙山村天然阔叶林资源较多,生态环境优良,我敏锐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我鼓励林农利用造材剩余物、加工边角料、秸秆等原料加工破碎,在林间种植120万棒香菇、木耳、草菇等食用菌,朝着由林下养殖扩大为林下种植的方向迈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龙山村,正在兴林富民的康庄大路上,走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我的青春也在这青山绿水间飞扬、绽放!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9日 17:3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刘昱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