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小巷总理”的21年——记江苏省常州市东头村社区书记许巧珍(上)

最美基层干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江苏省常州市,有这样一位“小巷总理”:她是小区的“清洁工”,也是当地最年长的“月光族”,更是个倔强的“化缘客”。这些身份,都是因为她深爱的社区和居民。今年3月1日,她因病逝世。数千名民众自发聚集,在灵车前鞠躬默哀。

  她叫许巧珍。

  初见面时,以为来了个“清洁工”

  2015年3月3日6点,晨雾弥漫。正是倒春寒的时候,气温逼近零度。

  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道路两旁,许多民众胸佩白花、静默伫立,等待着为85岁的吊桥路社区书记许巧珍送行。居民们打出了连夜赶制的挽幛:“好书记,一路走好”。

  灵车经过之处,行人纷纷驻足,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交警也向这位老人做最后的道别。64岁的吴中秋忍不住冲出队伍,抚摸着许巧珍的遗像,哭倒在灵车前:“我真懊悔,因为腰伤没见上许书记最后一面。”

  吴中秋对21年前第一次见许巧珍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吴中秋在吊桥路社区自家的楼下,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推着三轮车正在清理路边的垃圾。刚开始,吴中秋并没有在意,以为这没人管的社区来了一位清洁工。直到十几天后,她才意外得知,每天都要清运一两车垃圾的“环卫工人”,就是新来的社区书记许巧珍。

  这个总爱穿着红色上衣、腰杆挺直、脚步轻盈的老太太,年轻时是纺织厂女工,曾因创造连续111台纱不断头的纪录,成为全国劳模。63岁退休后,她被返聘到吊桥路社区做起了社区书记。

  社区虽然位于市中心,在当时却基础设施陈旧,建筑、生活垃圾遍地,盗窃时有发生,居民间猜忌闹矛盾,不少居民都想方设法搬出去。许巧珍到任后,沿着社区走了一遍又一遍。她认定“改变社区风气,要从卫生做起”。她知道,刚上任就发动居民搞卫生,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就借了辆三轮车自己当起了“环卫工”。有个楼道里杂物堆了很多年,许巧珍上门劝说时,居民撂下话:“要打扫你自己来。”她二话不说,抱起脏箩筐,扒起垃圾堆,猛然爬出来一群壁虎、蜈蚣,吓得邻居们惊叫不已。

  时间长了,居民们看在眼里,也逐渐把对新书记的信任种在了心里。居民们开始上门找她反映问题。有人说,小区里没有路灯,行走不安全;有人说,小区里阴沟老是堵,一下雨就淹;有人说,假如小区能有点儿文化娱乐活动,居民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许巧珍拿出一沓小纸条,认真记下每一个问题,又一张一张分门别类地放好。随后她根据轻重缓急,一一安排时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为了给居民创造安宁的生活环境,许巧珍多方联系,筹资在小区9个通道安装了铁门,安排专人每天四次开门关门;发动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每天两人戴着红袖章,义务在小区内白天值班巡逻,晚上喊话“关好门窗,防火防盗”。慢慢地,居民们意识到,许书记是一心为大家好,便主动申请做楼道管理、治安防火等志愿工作。

  推着购物车,她是最年长的“月光族”

  大年初一,许巧珍和社区干部推着购物车,车里满是年货,这一幕,已经是吊桥路社区20年不变的风景。年货是用来慰问社区贫困居民的。

  走访到租住户宋世银家时,许巧珍吃了闭门羹。“这能用多久!谁敢取消我的低保,我就到谁家过年去!”原来,宋世银在2011年因患有癌症一直在家休养,儿子走失没有下落,靠妻子做些零工养家。许巧珍听到居民反映,立即上门走访探望,发现他家符合低保补助条件。当天,许巧珍就为宋世银提出了申请,很快对方拿到了低保补助金。到2012年底,宋世银办理了退休手续,有了退休工资。这样,整个家庭的收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低保标准,低保补助必须取消。对此,宋世银非常想不通,无法接受,这才出现了之前的一幕。

  大年初一的早晨,许巧珍隔着门详细解释了申请低保补助的条件、限制等政策,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在随后的一年多里,许巧珍多次带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慰问,送上鱼肉、糕团和慰问金。

  2013年5月,宋世银去世前喃喃地说:“许书记是个好人,不能忘记她!”宋世银去世后没有了退休工资,这个困难家庭又符合了享受低保补助的条件。许巧珍四处奔走,为这个家庭办好了继续领取低保的手续。

  吊桥路社区有居民2000多户,其中70%以上都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虽然平时社区里一分钱掰开用,但经费不足依旧是常有的事。为了让困难人群、孤寡老人都能尽量拿到慰问品,许巧珍也是想尽了办法。

  在许巧珍去世后,子女在老人床头柜底端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2010年的发票。金额是5603元,明细是两箱衣服和鞋子,用途是给困难人群的慰问品。

  许巧珍的儿子殷建荣告诉记者:“妈妈2010年获得了省级先进个人,当时有5000块钱的奖金,我帮忙取出来的。没想到一转头,就把奖金连同工资,全用在买慰问品上了。这些妈妈从来都不跟家里说。”

  “有时候许书记子女买来孝敬她的好东西,她转头就拎到我家里来了,她总说我更需要。”社区低保户周小凤告诉记者。

  日前,记者探访了许巧珍生前居住的地方——民丰路9弄52号。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老人住了几十年。老式的木床、破旧的床头柜、修补过的藤椅,梳妆台和梳妆镜还是当年的嫁妆。老房子没有厕所,老人床底长期放着一个马桶。柜子上摆着一本《中华劳模大典》,衣架上挂了四五件大红色的上衣。“妈妈常说,人活着就是股精神劲儿。年纪大了,穿红色的精神。”许巧珍的小女儿殷建亚告诉记者。

  筹集资金,社区书记成了“化缘客”

  2012年10月的一天,许巧珍和社区骨干顾静美在一家企业大厅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原本电话约好跟老板见面,最终来了个办公室主任。许巧珍连说带比画,希望得到企业支持。费尽口舌,却没有任何结果。许巧珍坚持要见老板。

  办公室主任见许巧珍“不识相”,冷冷回了句“那你就等吧”。又过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人来见她们。顾静美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许书记,要么我们就算了。这样下去,我们真成‘叫花子’了。”

  许巧珍却说:“为了社区里的事情,我不怕丢面子。再说,我睁一眼闭一眼,也看不清别人的脸色啊。”

  冷板凳上坐了4个小时,终于见到老板打着“哈哈”出来了。许巧珍赶紧站起身迎了上去,刚要开口就被阻止了。老板说:“一个老太太,又不是为了自己,能等那么长时间,真是够倔的。我服了你。”对方当即拍板,给了不少实物和一定数量的现金赞助。之后的几年里,只要许巧珍开口,这家企业从来没说过二话,逢年过节,有时还主动把赞助送到社区。

  有了赞助,社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巧珍还先后组建了老年时装队、腰鼓队、合唱队、舞蹈队,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受到许巧珍这股“倔劲儿”的感召,很多企业和个人,纷纷主动参与其中。不少属地企业、大型超市、私营业主都认捐了部分款物,甚至长期赞助部分活动。许巧珍经常去买慰问品的九洲服装城摊主、下岗女工黄玉凤,知道她的善举后,再也不肯收钱了。

  “倔强”的坚持,贯穿了许巧珍21年的“小巷总理”路。她被居民们称为“最亏本”的社区书记,最倔强的“月光族”。在这21年间,吊桥路社区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不仅甩掉了多年“脏乱差”的帽子,而且也更加和谐有活力了。

  去年10月,85岁的许巧珍,被查出胰腺癌晚期,病情迅速恶化,这才只能彻底停止了工作。许巧珍在“小巷总理”的工作岗位上,整整奉献了21年。

  许巧珍因病去世后,为了让老人最后“看一看”工作了21年的社区,家人决定让灵车特意经过吊桥路社区。

  郁郁葱葱的紫藤树下,数千名居民闻讯自发赶来,伫立默哀,送许书记最后一程。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0日 06:1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