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谷文昌精神的时代价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编者按

  近日,媒体连续推出系列报道,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事迹,广大党员干部反响强烈。谷文昌精神是什么?人民为何念念不忘谷文昌?党员干部要向谷文昌学什么?本期邀请党员干部畅谈学习体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谷文昌在东山坑北村播种。

为民者民拥之

  中国是尊德守礼、重情讲义的国家,中国的百姓更是把血缘和家族看得很重,自古以来都遵循“长为大、老为先”。能让百姓在祭拜祖宗之前先拜的人,可见其在人们心里的分量之重。东山县的老书记谷文昌就做到了这一点,几十年来,当地人早已把这个外乡人当成了“祖”,看成了“先”,为的就是谷文昌与东山人的那份鱼水情。

  心中有党,才不会背弃宗旨;心中有民,才不会贪图私立;心中有责,才能够有所作为;心中有戒,才可以公正严明。做到其中一点,也许不难。而在谷文昌身上,是四种精神一齐闪光。他真正做到了把党和人民装在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才成就了离世多年依然为民敬仰的赞歌。

  如今,社会进步了,时代不同了,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宗旨没有变。党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延绵不断。想让百姓称好,就要圆百姓所愿,就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这是谷文昌临终留下的遗言。如今,他就长眠在赤山林场,千万株木麻黄守护在他的墓旁。东山人民忘不了谷文昌,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也不会忘记他,因为他是用一腔热血演绎党与人民鱼水深情的好书记,一位历久弥新的时代先锋,一颗指引我们前行的启明星。 (陶凯)

心怀敬畏 坚守底线

  “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一个普通的生命何以释放如此强大的力量?“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一个异乡干部何以赢得百姓如此敬仰?细细品读谷文昌的生前身后事,疑惑便自然解开。

  这个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汉子,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不怕风沙,却独独“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这个走到哪里就造福到哪里的县委书记,不怕失败、不怕委屈、不怕磨难,却偏偏怕党的事业干不好、党的形象受损害。

  34年过去了,当初“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的荒凉沙岛,如今已变成漫山木麻黄的绿色波涛。然而,谷文昌那种“畏”的精神却愈加清晰。敬畏群众,“把人心当成最大的政治”,用“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的担当,把人心聚起来、向群众靠过来;敬畏党纪国法,牢记“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自觉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敬畏责任,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奋斗目标,用“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魄力,挺起为民谋利的脊梁。

  为官者心中有“畏”,才会换来百姓心头的“敬”。谷文昌始终坚守党性,心怀敬畏,严防死守防线、底线和界线,一时一刻都不放松,一丝一毫都不大意。正是这种敬畏,成就了他和家人的踏实生活,修炼了他干净做事、坦荡为官的浩然正气,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万众敬仰。(吉林省珲春市委组织部 关晶)

找准角色定位

  谷文昌的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格魅力,诠释了“好干部”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占据一定位置,有位就要有为。找准角色定位,就是要回答“为谁服务”的问题。身无半点作为,手无丁点余香,遇事就绕道躲避,缺乏担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是称职的干部。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无论官职高低,只有将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得了实惠,群众才会满意点赞,在群众心中才会有分量。

  领导干部学习谷文昌,就是要增强发展责任感,找准本地区发展定位,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本地区发展优势,以长远的眼光深思熟虑、谋篇布局;要注重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认准的事情就一抓到底,紧张快干、奋勇争先;要增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坚持边发展边改善民生,边发展边推动民富,边发展边汇聚民智。当好日子来到了跟前,干部也就走进了人心。(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委组织部 闫颇)

擦亮党员干部的身份标签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谷文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艰难复杂的工作任务,这句话是谷文昌挺身而上、身先士卒的强大支撑,面对成绩背后的盛誉褒赞,这句话又是谷文昌谦虚推功、低调为官的不变理由。纵观谷文昌的一生,正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践行光荣使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模本。

  然而,在现实中,有少数官场“劣币”给“党员干部”的标签抹了黑。面对党员干部身份,有的“唯恐天下不知”,凡事总想方便自己,甚至违背原则去搞特殊、拉关系、走捷径,非要弄出点动静、搞出点响声,以证明自己的“特殊身份”,官僚主义做派十足;面对不宜公开的灰色环节,有的则搞起“关起灯来偷东西”,极尽低调地隐藏好自己的特殊身份,便肆无忌惮地纵横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间,生怕被群众看到、被纪委查到。每一次身份之间的灵活切换,实际上都是对党员干部身份的一种不尊与亵渎。

  “党员干部”四个字,看似是张口闭口间就能完成的“轻松事”,但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将其中的内涵和实质理解透彻、记在心里、化为行动,却着实是考验一名党员干部合不合格的关键标尺。党员干部应牢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豁得出、撑得起,在不良诱惑面前心笃定、意志坚、无所动,以服务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过硬作风,把“党员干部”标签擦得更亮、更耀眼。(河北省青县县委组织部 刘政)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0日 14:1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