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赵启飞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丹心为林改  青山换新颜

——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赵启飞同志先进事迹

  赵启飞,男,出生于1985年9月,2010年从西安体育学院毕业,2010年10月经过公开招聘,担任陕西省商南县金丝峡镇寺湾村村委会主任助理,2012年元月公开竞选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他当起了的“协调员”、“宣传员”、“调解员”和“组织员”,一直工作在林改战线的最前沿、最基层,积极为林改后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有作为的时代风采。

  当林改工作的协调员。赵启飞进村工作不久,林改工作全面启动,面对山高人稀、地形多变的恶劣地理条件,面对没有技术员、群众观念守旧的客观困难,作为一位大学生村官,他没有皱一下眉头,迎难而上。在他的积极争取与多方协调下,人员落实了,经费到位了,林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充当林改先锋,逐组逐户指导,逐山逐地块落实,经过近1年的辛勤工作,寺湾村完成了7个组集体林外界勘界面积10092亩,确权到户率达到95%,林权登记合格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通过市县的验收。

  当林改工作的宣传员。在林改政策宣传中,赵启飞的声音传遍全村每个角落。林改工作政策性强、工作程序复杂,刚开始,好多群众对林改政策一时不很了解,参与意识不强,认为改与不改一个样,面对这种局面,他担当起了林改宣传员,田间地头搞培训,一户一户做宣传,耐心细致的给群众宣传林改的目的和意义,让群众明白通过林改将会得到哪些实惠,让群众深入了解林改,积极主动参与林改。2008年丹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灾后出现了大量生态移民,他们户籍现状复杂,尤其在寺湾村沙沟组更为突出,该组原有38户林农,有16户部分人口迁出,迁入地无集体林山可划,迁移户联合找到原住组要求继续承包原划归自己的承包山,但现住群众林改方案未通过,认为他们户口已迁出,无权利再享受本组林山承包权,双方矛盾僵持,林改无法开展,如何妥善解决群众山林利益分配问题,保障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让全组村民满意,成了赵启飞的心病。他上下协调,一边做双方群众思想工作,一边将情况及时向县林改办、镇党委政府汇报,白天入户调研,耐心做群众的工作,晚上召开群众会,讲解林业政策,最终采取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生态移民林山承包问题,全票通过了组林改实施方案,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既维护了现住林农的利益,又保障了即将失山生态移民的权益。该经验做法随后在全镇得到了推广,被县林改办借鉴指导全县林改工作,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林改工作的调解员。调处林权纠纷是林改的重点和难点,赵启飞却总能让争议双方“怒气而来,满意而归”。 寺湾山大沟深,海拔落差大,昼夜温差大,村民居住分散,找一户人有时候要走一个多小时,朱里沟组村民张银成和舒富贵各有一片责任山,界址不明确,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多次发生纠纷,林改登记时两户人家都纠集亲友来到山场争要山林权属,后经镇森林公安派出所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一场冲突。赵启飞深感责任重大,连续4天都住在该组,白天到山上踏界,晚上走访组上的老人和老干部,了解宗地的旧址,并给张姓农户的儿子同学打电话帮忙做工作。最终,这两户人家都被他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双方握手言和,顺利地化解了矛盾。

  当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员。2012年2月赵启飞通过公开竞选担任寺湾村村长,就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茶叶的发展优势、种植技术,户均达到一亩茶的总要求。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组织群众学习林下养殖技术,寺湾村沙沟组村民刘津,移民到沙沟口组后,利用迁移户大面积的山林发展养羊,赵启飞积极到县畜牧局联系技术人员,到镇信用合作社协调贷款资金,该户从当初的30只发展到了260余只,带动了全村发展林下养鸡1户,养羊3户。林改后,寺湾村林下种植中药材达480亩,林下种植食用菌达28户,建设茶叶基地3处达380亩,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他只是林改战线上的普通一兵,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了一个林改人的神圣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视工作为己任,把青春融入农村的广阔天地,干出了不平常的工作业绩,高标准率先完成了林改工作,青山为证,赵启飞的一颗丹心已献给了丹江岸边的苍山绿荫,他还在为寺湾林业产业的发展而劳累奔波,茫茫林海里将永远延续着他闪光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0日 16: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