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法官当如邹碧华

微信扫一扫 ×

  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2014年12月,47岁的邹碧华在参加司法体制改革座谈会的途中,心脏病突发因公殉职。消息传出后,有4万多人在网络上为他献花、点烛,邹碧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法官?从2月25日起央视将播出系列报道《法官当如邹碧华》。

  这是邹碧华生前的一段讲话,视频记录的时间,是2014年7月31日,这一天,备受瞩目的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在上海司法系统正式开始破冰探路。

  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启动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邹碧华接下了这个军令状,也担起了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探路的压力。

  在同事眼中,邹碧华有着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博士的专业素养,是最高人民法院评定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著有十多部法学专著。邹碧华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审判员,庭长,地方法院院长等职务,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担任院长期间,曾力推各项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同以往的是,邹碧华这次面临的改革压力前所未有。首先一个“33%”的数字,就牵扯到上海3600多名法官的切身利益。按照改革方案,上海全市法院工作人员中,只保留有33%的人担任法官,其余67%的司法辅助人员和行政人员,不能再手握法槌,坐堂问案。

  按照改革方案,留下来的33%的法官,享有独立的审判权,享有比原来更高甚至可能高出很多的职业待遇,同时,这些法官也面临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的惩戒。这样的改革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我国法官队伍组成混杂,任职门槛偏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审判职责不明等弊病,这样的改革也不可避免遭到了各种埋怨和质疑:什么样的法官能进入这个33%的员额?不能入额33%的法官去哪儿?今后法官又如何选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邹碧华拿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邹碧华的面前没有可以借鉴与参考的先例,一切都需要他自己摸黑前行。

  邹碧华带领他的司法改革团队开始对等数据展开精确分析,最终制定出了一套科学的遴选法官入额的标准方案。

  一套科学的遴选法官入额的标准方案,破解了上海司法体制改革的第一道坎儿。随后,邹碧华又列出各项改革时间表,准备逐个破解上海司法改革中的其他难题。

  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邹碧华带领他的改革团队顶住压力前行时,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2014年12月10日下午,邹碧华在赶往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此时,很多人才知道给人感觉精力超人的邹碧华,在生命最后的阶段,一直都是以带病之身操盘上海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被称为“改革中的硬骨头”,不仅任务重、难题多、矛盾大,还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上海市高院司改办主任,邹碧华科学设计方案,公开公正推进改革。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知难而上的改革勇气,更看到了一位改革者坚韧执著的责任担当,以及不计毁誉的理想信念。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5日 21:23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