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宏——炽情倾注 焊花常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我从事焊工的20多年里,唯有手握焊枪时心才是最平静踏实的。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荣幸和自豪,我也将毕生奉献焊接事业,助力中国高端制造。”说这句话的,是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宏。

  初见刘宏,她扎着利落的马尾,穿着深蓝色工装,黑色厚实的劳保鞋,风风火火地大步向我走来。我握住了刘宏的手,就是这双厚实、粗短、结了老茧、有着烫疤的手,熟练掌握了电气焊专业中的各种设备和焊法;创造出的4个最佳操作法,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80余万元;也让刘宏在焊接这个危险系数高、男性占主导的行业中占据了首席焊接工艺师的位置。

既然认准了就要干好

从门外汉到“女焊花”

  “我是被‘搭’进首钢的。”刘宏说。1988年,18岁的她高考落榜后,正赶上首钢在密云县招人。为解决女性就业,县里提出了招10男搭1女的要求。就这样,刘宏作为9名女性之一,随90名男同志到了首钢。

  对首钢和钢铁的第一印象,让刘宏至今想起都倍觉美好。那是到首钢的第一天,她经过炼钢车间厂房时,第一次看到了飞溅的钢花,如礼花一样火红绚烂。“我当时就想,要是能工作在钢花旁该多好啊!”刘宏笑着说。这一团钢花为她后来拿起焊枪埋下了种子。

  刘宏被分配到首钢运输部,在工务段当了一名材料管理员。“但我每次看到车间焊工们焊、割活迸发的焊花时,就总想像他们一样拿着焊把焊活儿!”刘宏说。

  1990年底,刘宏要学电气焊的想法在得到车间领导同意后,到首钢培训基地参加了为期四个半月的焊工培训学习。但真正走上学焊接这条路,她才体会到当好焊工的不易。

  “当焊工之前,我的体重是159斤,连蹲下都费劲。”刘宏说。为了让自己能够蹲得住,她控制体重,每餐饭不敢吃太饱。3个月下来,体重减到了110斤,一蹲就是大半天。

  除了减重,焊活时产生的焊接烟尘、有毒气体和电弧光辐射对身体的危害也随之而来。初学焊接时,刘宏经常被焊接烟尘呛得头晕眼花,眼睛被弧光晃得又红又肿,脸被烤脱了皮,无数滚烫的焊渣也在刘宏的身上留下了一个个紫色肉球似的疤痕,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可她在夏天从不敢穿裙子,甚至连短袖衣服都不怎么穿。

  几年间,刘宏从电焊中级工到电焊高级工,又先后通过了电焊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考评,成为了2005年首钢唯一一名女电焊高级技师。

  事业越成功,需要背后付出得越多,尤其是女性。为学焊接,她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给了焊接事业。父母双亲病重病故时,她没有陪伴左右,2007年底,她把年仅10岁的儿子送到了河北衡水市朋友家寄宿,经常几个月见不上一面,只有在寒、暑假才能接回来。

  我问刘宏:“你就那么喜欢这个职业吗?”她说:“当初我也没多想,就是想学一门手艺,焊把就是我的饭碗,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别人做不了的,我也必须要做到。既然干了这行,就要把这行干好。”

  就是这种拗劲儿和钻劲儿,让刘宏在这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站在了令人仰视的位置。在2008年首届北京·下萨克森(德国)国际焊接对抗赛中,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最终获得手工钨极氩弧焊第三名;在2009年参加的劳动榜样《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决赛中,她战胜了其余5名男性选手,并荣获“2009─劳动榜样”称号。

干到老学到老

做新一代焊接工艺的带路者

  因在焊接方面的出色技能,2011年,刘宏被调到了首钢技术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工作,进行新钢种的可焊性试验和新焊材开发,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首钢转型升级。同她一起工作的是5个博士和10个硕士。

  “过去在现场工作,我一看焊活就知道用什么方法焊,用什么焊材,但技术研究院的工作是配合新产品,开发试验相应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需要反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能否完成任务,心里没底儿。”刘宏说。

  2011年4月,研究室承担了四种不同规格的海工钢焊接认证摸底试验。这批钢板易出现焊接裂纹、加工组对困难等技术难点。刘宏和同事们进行了多轮摸底试验,最终利用博士们理论上的专业知识和刘宏的实操经验对产生缺陷的原因逐一分析,解决了超高强海工钢打底焊缝出现裂纹的问题,使这批钢板顺利通过了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虽然有实践经验,但焊接理论水平不够高,在跟博士们交流时,有时还听不懂,如果不抓紧学习,很难适应工作要求。”刘宏的钻劲又上来了,她一边自学,一边参加专业班学习,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刘宏说:“我不是焊接专业毕业,在工作中学习是我不断成长的重要原因。在工作中,实操技能不够就上技能培训班、电脑操作跟不上就上计算机培训班,感觉自己文化水平不够就上业余大学,发现自己专业理论知识越来越不够用了,就参加专业等级的学习。”

  几年间,刘宏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了新产品的开发。高强结构钢、工程机械用钢等一批与之配套的焊接技术难题被攻克;80公斤级别水电钢应用于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她参与的“一种特厚板T型接头埋弧焊接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倾情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从一线工人到十八大代表

  “我在一线工作二十几年,更能体会到社会上普遍重学历轻技能,认为技工没出息、没前途的看法。但我们现在缺少高技能人才,缺少把图纸变成产品的人才。”她说。

  2012年11月,刘宏作为工人代表参加了党的十八大。她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要互相敞开大门、关注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建议带到了会上,受到了参会代表,尤其是高校代表的关注。在她的倡导下,2013年,清华大学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正式开班,打通了一线高级技能人才提升理论知识素养的通道。来自首钢一线的22名学员作为第一期学员,得到为期三个月的“清华进修”。

  学员王晓红说:“对我们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焊工来说,培训就是一场“及时雨”。以前,我们只会实际操作,现在通过学习,我们也能从理论的角度和实操结合进行分析。”

  2012年5月,首钢技术研究院与秦皇岛首秦公司联合组建了“刘宏首秦工作室”,为刘宏开展焊接技术指导提供了平台,也为公司解决了高素质焊接人才培养难题。

  “当初我在首秦深加工的现场,看到有些孩子干活没有章法,就觉得应该把他们张罗起来,好好给他们讲讲技术。”刘宏说。结合首秦公司的实际情况,她确定了“现场实操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焊工培训原则,把丰富的经验,手把手传授给一线工人。

  “师傅几乎都是放弃自己的节假日时间来给我们做现场指导。有一次师傅还忍着病痛,从北京赶过来,耐心地给我们指导焊接技术,让我很感动。”徒弟刘鑫说。

  两年间,刘宏培养了7名技师、2名高级技师。2012年10月,首秦工作室的两个徒弟在北京市第三届职业竞赛中,包揽了焊工比赛的冠亚军。

  今年45岁的刘宏已经在焊工岗位工作了26年,从一名普通焊工到首钢技能操作专家,再到十八大代表,刘宏说:“只要拿上焊把,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我是一名技术工人,让更多的人成为技术工人是我最大的愿望。”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9日 14: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