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陕西省商南县茶叶站站长张淑珍——南茶北移拓荒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北纬33°06′—33°44′之间的陕西省商南县,新兴的20万亩优质茶园一片葱绿。这是一片神奇的绿色,此前3000年来,中国的茶树均未能跨越北纬30°。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茶叶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淑珍和她的同事,以丰富的知识、坚韧的毅力、奉献的精神,将茶叶产地由南向北推移300多公里,从而改写了延续数千年的茶叶生态环境学,让中国北部也拥有大片茶绿。

“只要找到人生的坐标,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1961年,张淑珍与爱人焦向东同时毕业于西北农学院。首次毕业分配,一个在省委农工部,一个在省林业厅属楼观台苗圃。两人却同时递交了到山区去的申请书。

  来到商南县后,张淑珍被分配到林业站工作。一次,她步行50余公里来到两岔河乡前山村,住在一位姓刘的老大娘家里。刘大娘说她是“稀客”,要给她最好的款待,但是端上饭桌的却是洋芋酸菜浆粑糊汤、一碗酸菜,没有油,也没有盐。捧着大娘那双黑瘦的手,张淑珍伤心地哭了。擦干泪水,张淑珍决心要在那茫茫绿色之中找到或培育出能够造福于千千万万“刘大娘”的茵茵新绿。

  1962年,张淑珍外出购回茶籽10公斤,点种于二道河苗圃场,一年后茶苗出土。1963年仲春,305株茶苗移栽到富家沟。是年伏旱,茶苗无一成活。

  1964年,700株茶苗再次移到捉马沟,年底又全部死去。尔后,又连续移栽多次,均无一成活。

  1966年,张淑珍终于发现商南县主要土类是黄棕壤,不具备茶树移栽成活的土壤、湿度条件。其时,丈夫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他看着张淑珍日益消瘦的身体,提醒说:“移栽不成就试试先人们的法子——直播”。她把写好的直播方案拿给丈夫看,两人想法不谋而合。

  1967年,在土坯房前直播了2分地,茶苗出来了。她就地封育,日夜与茶苗为伴,做茶苗生长环境试验记录,掌握了大量的茶树在商南生长的资料。4年后,首次采茶1.9公斤。同年,在富水镇茶坊村直播1.5亩,获得成功,并据此提出了大面积南茶北移的可行性报告。

  1972年,商南县召开第一次茶叶生产会议。张淑珍10年艰辛绘制出来的以茶致富蓝图展示在商南人民面前。是年,全县动员了上万劳力,开挖茶田。1976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7000多亩。然而两年过去,生长正常的茶树仅存5000多亩,十成已去其八。有人开始怀疑引种是否正确,在北纬33°线上种茶是否心血来潮、劳民伤财,有的农民开始毁茶种粮。

  张淑珍迅速带领全站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分片包干对不同地带茶园的土质进行调查、化验,寻找原因及规律,结果发现茶树是嫌钙植物,土壤中石灰质(活性钙)含量超过0.2%的不能种茶,她又为《茶叶栽培学》填补了重要的一页。

  “人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找到人生的坐标,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会为人民做出贡献。”张淑珍常说。

“让茶叶成为商南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茶叶是一项社会性和商品性很强的产业。张淑珍无时不把农民的利益装在心里,无时不把茶叶生产和市场连接起来。

  茶叶上市了,但制茶工艺粗疏,新茶“青草味”浓,放一段时间,又氧化严重,醇香味减,市场信誉不高。张淑珍投入高档名茶研制,立志使中国最北部茶叶跻身名优行列,拥有自己的市场。

  她带着“茶园生态环境对茶叶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科研项目,深入到全县各茶场,同茶农一起研究茶叶的采、揉、炒技术,并亲自示范操作,10个指头常常烫起“血泡”,一年下来,双手脱去一层又一层皮,终于研制出香气持久、滋味鲜醇的高档名茶“商南泉茗”,并于1992年评为中国西部名茶。2002年,商南“双山”牌茶叶商标被陕西省工商部门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商南茶叶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茶叶也成为商南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1984年,茶叶由单渠道经营转变为多渠道经营。张淑珍果断地把单纯做技术推广的事业单位商南县茶叶站,变成集生产、加工、经营为一体的经济实体,联合全县36个乡村茶场组建了“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走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当时的商洛是第一家。

  为了绿色的事业,张淑珍艰苦拼搏了30多个寒来暑往,当收获和成功纷至沓来的时候,她却罹患癌症,病倒在床。在同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宜茶荒山的垦殖计划。

  1991年4月,张淑珍第二次化疗后从西安回来,不顾医生叮咛,第二天,就由人搀扶去察看在县城附近的茶坊茶园,看春茶采制准备工作。茶农们看到她头发、眉毛全都脱光了,哽咽道:“淑珍啊,你真把命都交给我们了。”

  商南茶农说张淑珍是商南茶的母亲。张淑珍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改革功勋、全国扶贫状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但每次殊荣的获得,都是她的加油站、新起点。

  张淑珍和她的同事们,不断把新技术、新工艺转化成新产品。研制商南乌龙,填补了陕西省乌龙茶生产的空白;探索试验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栽培与管理,发展无性系茶园200多亩;成功引种了铁观音,制成高档名茶“玉观音”;成功选育了商南白茶,制成了茶中奇葩“双山白茶”……

  50多年,张淑珍做了一件事,种茶;50多年,她为了一个心愿,让贫困的农民脱贫致富……

  而今,商南拥有优质茶园20万亩,年产茶130万公斤,年产值1.3亿多元。清泉、八龙、富水、王家楼、桑树等20多个村依茶走上小康之路。近千户茶农每年茶叶收入过万元,茶区人均茶叶收入近千元。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8日 15:0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