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老当益壮的“大地丰收使者”

——记安徽农业大学胡承霖教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胡承霖,男,中共党员,1929年12月出生于安徽合肥,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从事农作物耕作学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工作,善于将教学、科研与农村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长期在农村建立小麦高产示范田。2005年倡导推动并全程参与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为推动安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安徽省省委书记张宝顺,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王明方等分别对他的事迹做出批示。

农民心中的“丰收使者”

  早在1989年,胡承霖就在宿县南部祈县区进行万亩水稻—小麦吨粮田研发。他指导农民改晚播为抢墒早播,改大播量为中播量,改耧播为机播,改返青肥为拔节肥。万亩片示范结果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17.5公斤,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10.9公斤,使当地农民在万亩项目区和4万亩辐射区面积上新增效益1984.3万元,为全省创粮食高产典型提供了样板。

  1994年,在胡承霖的建议下,省农业厅于秋种开始组织实施了“四五六”小麦攻关活动。他担任全省小麦生产顾问组组长,负责抓全面技术培训和抓点带面工作。其中示范点界首市小麦产量三年中有两年平均单产超400公斤,在安徽省是第一家进入全国400公斤小麦县之列。他指导的亳州市也获得405公斤的平均单产水平。

  2005年4月,面对安徽省小麦单产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状,有着多年科研和实践经验的他给省政府“上书”,提出通过实施增产计划,实现全省粮食5年50亿斤的目标,并随信附了一份3600多字的攻关方案。这一建议,引起时任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副省长任海深、赵树丛等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先后做出批示,对胡承霖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省政府成立了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由赵树丛副省长任组长,胡承霖教授任副组长。一场农业生产大会战在安徽省9个小麦主产市拉开序幕。

  在胡承霖等的精心指导下,经过8年的努力,安徽省小麦单产提高了97.4公斤,总产提高118亿斤,累计增产600.74亿斤,单产和总产增幅全国领先,小麦总产增量占安徽省三大粮食增量的80%以上,创造了粮食高产创建的“安徽模式”。

小麦高产攻关行动的设计师和实践者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现在,胡承霖几乎跑遍了安徽省北部主产小麦的30多个县。每到小麦生产的关键期,他都在田间地头观察苗种生长情况、研究播种技术、分析病虫害防治……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科研攻关。

  作为小麦高产攻关行动的设计师,他全程参与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重点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负责对省、市、县技术骨干队伍进行技术培训。二是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重要阶段跟踪苗情变化,进行苗情考察和现场指导,重大问题向省农委分管领导通报,参与研究解决办法。三是关注省农委专家联系大户工作。四是通过省农村广播台金色田园节目向农民宣讲小麦栽培技术,田管注意事项,并回答农民电话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五是在安徽日报农村版撰稿,帮助农村干部和农民提高科学种麦认识。六是抓超高产示范。他所指导的涡阳、蒙城、太和等多个超高产示范区亩产突破600公斤,最高的亩产达到739公斤,创下安徽小麦单产的新记录。

  在高产攻关行动中,他推广的第一项关键技术就是改变农民“大播量”的播种习惯,扩大行距、降低播量。他主动与学校其他学院进行联系,一起联合研制了集灭杈、旋根、施肥、播种、镇压等五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机械。几年下来,仅此一项技术,安徽省小麦亩播种量平均下降约10斤,为农民节约成本数亿元。为解决小麦后期脱肥严重的现象,他提出分次施肥、氮肥后移的新思路,并多次在省电台节目中宣讲和实地指导,使氮肥后移技术得以广泛应用。2009年4月上旬,全省约1/3的麦田趁雨撒施了拔节肥,这项措施使小麦每亩增产75公斤,全省共增收粮食7.5亿公斤,增加产值10亿元以上。

农民心中“科学种田的贴心人”

  正是有了为“三农”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胡承霖的心始终是和农民朋友在一起、始终是和他田里的小麦在一起。每天早晨他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麦区的农技干部,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他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定居,她们多次提出希望他到美国安享晚年,但他每次都拒绝了。2009年中秋节,省里在涡阳县召开会议,研究布置秋种工作,他的女儿女婿刚好从美国回国探亲,老伴打来电话让她回家见见小孩,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

  每年胡承霖都要和他的同事们一起下乡做播种示范,早上5点多就从宾馆出发坐车往麦田里跑,一整天都在麦田里现场开会、做示范播种、检查农业机械等,经常是不仅早饭没吃,中午也就凑合着对付一下。跟他同去的同事都觉得受不了,可他却说农时不等人。每次到村里去讲课,他都是早早到场,在那里等着群众。当人们劝他要注意身体,不要那么辛苦时,他总是说:“我习惯了、没事”。在学校,他常年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农委、广播台等之间。他每次出差,都要求只住几十元的小旅馆,给农民朋友讲课指导从来分文不取。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和品格,小麦区的干部群众在2010年为他集体向省政府请功。

  中共安徽省委老干部局

  2014年9月4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1日 15: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