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晚霞红似火 余热生光辉

——记江苏大学退休干部金树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金树德

  金树德同志是江苏大学原校党委书记,研究员,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退休。1997年自校党委书记岗位退下后,一直担任校关工委主任。十八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荣获镇江市、江苏省教育系统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始终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金树德同志充分发挥校职能部门与关工委的密切配合作用,通过开设讲座、研讨会、讲演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爱国爱党教育,同时根据教育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文件要求,适时开展各类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他善于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纪念日以及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利用抗日战争胜利、红军长征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整周年纪念日,分别策划、组织了革命历史文物展、书画展、老同志书画展,举办“发扬长征精神,共铸辉煌明天”,等主题教育活动。他会同校多个单位精心组织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暨“艰苦奋斗  激励永远”访谈会。在校报刊登老同志革命回忆录、编印“抗日歌曲集锦”。他与校团委联合发起的以“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为内容的主题读书活动,及“我为党旗添光彩”和”我爱中国共产党“主题征文活动,在全校大学生中特别是“菁英学校”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中掀起高潮。

  金树德同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8号和16号文件下发后,敏锐地意识到在当今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如何培养青少年一代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的头等大事,也是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为此,他率先倡议在市教育局等单位领导下组织驻镇高校百名退休教授走进百所中小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用亲身经历和成长过程,教育青少年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有今天富强。通过这一活动,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受到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市领导的赞扬,多家媒体作了报道。金树德同志在贯彻16号文件精神时,深深体会到为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在大学生中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主义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校团委联合创办了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的江苏大学“菁英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党员作为培养对象,重点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授课,又有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而且还为每一位学员选配一名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或教授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从2007年创办以来已有1100多名学员结业。

  金树德同志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政治思想理论基础不扎实、思想认识不深刻等问题,建议校团委组织学生党员和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活动。从2009年初人文学院首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迄今已在全校22个学院推广及普及,自愿参加学习活动的学生已达2000人。研究会坚持“一切活动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学院各项工作”。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使研究会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基地。

  二、不断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创新工作举措

  金树德同志担任校关工委主任后,恰逢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势必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凭着多年的领导工作经验,他积极动员一百名离退休老教师,分别组成教学、科研、青年教师队伍、学科建设、校园管理、学生状况、外语教学等调研组,分门别类进行深入调研,有的还专程到相关兄弟院校进行调研,最终形成十多份内容丰富的调研报告,提交给现任领导作决策参考,受到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许多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金树德同志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组织设立了思想教育组、关爱报告团、助学基金组、青年教师组、教学调研组、毕业生就业指导组、健康服务组、关爱谈心屋、关爱超市、菁英学校导师组、茅山老区联络组、社区工作组、节能督查组等十多个专门小组,自去年以来,为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又新增了四点钟学校。这些工作小组在金树德同志的带领下,扎实开展工作,为学校教学,为青年教师、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有近900人分别参加了这些小组,参与率占离退休教职工总数的62%。他发动一百多名老同志开展“三走进”活动,以此直接了解学生对教学、生活、管理(特别是伙食)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迅速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为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确保校园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日成才呕心沥血

  金树德同志想方设法利用关工委这个大平台,给贫困学生以最大的帮助,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利用各种渠道筹集“关爱助学基金”,组织成立关工委“时雨社”,发动民营企业家为困难学生捐资助学,为近千名学生捐助了20多万元,他自己主动带头捐款5千多元,青年教师张墨的孩子患“先天性耳聋”,家庭困难,金树德得知捐赠人工耳蜗的消息后,四处奔波,向省市残联反映情况,解决了问题。2000年发动关工委与工会联合发起组建了“重病学生慈善基金”,已经对三名患白血病大学生进行了救助。当他看到有一部分从边远山庄及农村来的学生缺衣少穿的情景时,策划筹建了“关爱超市”,几年来由教职工、特别是大学生捐献的衣服及书籍分别达到3万多件和1万多册,上千名贫困学生到“关爱超市”(由老同志值班)自由选取衣物达上万件、书籍数千册,实实在在地帮助这部分同学解了燃眉之急。“关爱超市”这一善举已在国内许多高校得到了推广。针对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定、甚至有某些心理疾患,早在2000年就发动老同志组织了“关爱谈心屋”。金树德同志亲自策划由学工处与关工委联合开展“给我一个家”活动,帮助挑选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与孤儿大学生组成一个新颖家庭,起到了结对帮扶的作用,十年来有近60名孤儿大学生获得关爱和帮助,金树德同志及其家庭也直接参与了这一活动,《扬子晚报》报道“孤女李雪梅江大有了家”,这个家就是金树德的家。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金树德同志发动老同志成立“毕业生就业服务小组”,先后为上百名贫困地区的毕业生介绍了就业岗位,《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金树德关心李文儒同学就业的事迹;他还动员和组织老同志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邀请相关的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就业招聘会,当场就有不少毕业生签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江苏大学党委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7日 17: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