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扎根棉田十二载 辛劳不辍践宗旨

——记河北省科技厅退休干部刘春台同志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刘春台是一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1955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1994年1月从河北省科委副总农艺师岗位上退休。他在职工作39年始终没有离开农业科技战线,曾获得过很多的光荣称号,但他最在乎的称号只有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发挥个人所长,更好地服务“三农”,2002年3月他毅然离开省会的家、离开自己的妻女,孤身远赴300公里外的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下简称国欣总会)担任驻会顾问,一干就是12年。如今,80岁高龄的他仍坚守在服务“三农”的一线,一年难得回家几天。他用十几年的默默坚守、无私奉献,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他与农民心贴心,帮助人们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带动人们勤奋上进,指导农民科学种棉、增产增收,成为了广大棉农心目中最敬爱的老人。

一、创建正面宣传的舆论阵地,坚持以正能量陶冶人、激励人。

作为一名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日益多元化,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和言论层出不穷。针对这种现象,他认为必须加强正面宣传,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和准确领会党的大政方针。

在国欣总会支持下,他于2002年5月创办了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再剪报》。每天坚持翻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深圳特区报》、《法制晚报》、《生命时报》、《中国青年》等报刊50余份,从中精选集思想性、可读性于一身,具有潜移默化、促好向善作用的文章,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励志故事、科学常识、健康知识等等。《再剪报》每月编印4期,每期精选文章十余篇,发送遍及全国12个主要产棉省区的中国农技协棉委会会员400多份。《再剪报》从选材、编辑、印刷、分发等全部工作均由刘春台一人完成。

他12年如一日,每期内容都要反复筛选审校,编排一丝不苟,形式上力求美观大方、赏心悦目。《再剪报》弘扬主旋律越来越响亮,特色越来越鲜明,越来越受群众欢迎。很多读者来信来电对《再剪报》给予高度评价,纷纷索取合订本。肥乡牛社军说,“你是我们的防火墙,每天给我们过滤不良信息,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你的敬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广平张锦锋说,“《再剪报》选用的稿件都很富有哲理性,总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不但我爱看,妻子和三个在读大学的孩子也都喜欢读。每年的合订本都成了我家珍贵的藏书”。2012年6月,《再剪报》(合订本)获得河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局等七部门联合颁发的离退休干部纪念建党90周年作品展示二等奖。

二、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普及实用技术,指导棉农实现增产增收。

刘春台同志大学学的是农业科技,在职工作时干的是农业科技,几十年的钻研造就了他独有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他认为自己只有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扎根农田才能发挥个人专长、有所作为。

棉花生长期长、病虫灾害多、受天气影响大。以前农民种棉盲目性大,不会应用新技术,产量和效益较低。2002年,在国欣总会支持下刘春台主持创办了“吴桥棉花技术服务站”,他和同志们一起通过进村讲课、现场指导、信息咨询、办班研讨等传播科学种棉知识,探索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普服务模式。2006年以来,他每年下乡服务100天以上,足迹遍及津、冀、鲁、豫、鄂、苏、晋、陕八省市棉区。以河北吴桥为例,大部分棉农的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盲蝽蟓综合防治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都是经他们传授学会的。据调查统计,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促使籽棉平均亩产增长上百斤。

作为一名老知识分子、退休干部,刘春台长期战斗在农村,吃的是农村饭、穿的是农民衣,讲的是农家话。他讲课棉农听得懂、学得会,他跟农民交流没有丁点儿障碍。为了扩大新技术普及面,他于2002年9月开始主持编印《会员通讯》,每期2—3篇文章,约3千字,每月编印3期,撰稿任务大部分由他完成。《会员通讯》成了棉农最喜爱的读物,很多文章被棉农们复印、摘抄,有的文章被专业报社转载,影响日益扩大。

他十几年如一日,抛家舍业、扎根棉田为农民的做法,令起初不理解其“另类”行为的种种说法不攻自破,他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老有所为十大金色之星、河北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06-2010)、沧州十大新闻人物、感动河间十大人物等称号。

三、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只争朝夕地践行党的宗旨。

刘春台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着一位老党员的优良传统和本色。年逾八旬的他能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也缘于他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了利用好网络平台,占领新兴舆论阵地,他苦学电脑操作和网络知识。2009年5月,他在农民互联网(河北农民报官网)注册账号,拥有了更快捷广阔的交流、服务、宣传平台。他坚持每天上网浏览、发文,与读者互动交流,截至目前已在“农民互联网”上发文3000多篇。不少网友对他的文章进行收藏和转发,其发文数量和人气指数在农民互联网一直名列前茅。

刘春台常说“众人、书本和实践,是三大老师,缺一不可”,他喜欢跟农民在一起,不仅可以传授他们新知识、新技术,也能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技术服务中遇到了新问题,他虚心向他人请教,专门购置最新的专业书籍不断学习、随时查阅。他坚持亲自种试验田,摸索、验证科学种棉的新技术、新方法,定期观察记录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

刘春台同志性情开朗,热爱生活,志趣广泛,艰苦朴素,不计个人得失。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从不跟组织讲待遇、提条件。认准了有意义的事儿,就锲而不舍、坚守到底。从1979年开始,他坚持写日记,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想。为了完成好预定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他克服病痛,坚持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精确地计算和用好每一分钟,京剧、书法等业余爱好都不得不忍痛割爱,为工作和学习让路。周围的人们都说,老刘有“四大兴奋”:一是下乡见农民兴奋,珍惜每一次与农民交流的机会;二是制作《再剪报》兴奋,精益求精,不允许每一期剪报有一点儿瑕疵;三是进试验田兴奋,耕种、管理都要亲力亲为,积累直接经验;四是上互联网兴奋,5年来坚持每天上农民互联网,读文、发文、反馈信息。

他时刻牢记着58年前的入党誓言,立志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党的宗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常说,“现在是我最好的时光,感恩时代、感恩党,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平台和每时每刻。要做的事太多太多,除了正做和将做之事,别无牵挂”。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19: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孙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