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痴养河蟹忘白发,心系同根惜残年

——优秀离休干部田守诚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田守诚是盘山县离休干部,是全国、省、市、县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党员干部的优秀典型,是离退休老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他恪守诚信,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奋发有为的激情斗志,始终如一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把忠诚作为修身之基,把热诚作为成事之道,把真诚作为为民之本。让农民富裕起来是他毕生的目标,首倡人工养殖河蟹,三十多年始终坚持不渝,被誉为盘锦人工养蟹第一人。

田守诚同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在诚信、敬业、友善方面业绩突出。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三个层面,含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与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最重要的是“修身”。只有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践行的第三个层面,国家社会整个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

一、诚信是田守诚同志的生命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是65个春秋,“诚信”始终是他做人做事的根本。他说:“我是地地道道的盘锦人,热爱我的家乡,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特别是对盘锦得天独厚的河蟹资源,“情之所钟”。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一宝贵资源逐年锐减,频临绝迹。使他十分痛心,努力寻找结症和拯救的途径。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终于找到了。1983年县里召开了多种经营大会,他向县领导提出:“发展人工养蟹,致富农民”的建议,得到了县领导高度重视,并拨出5.000元启动资金,责成他把这件事办好。

他想这是“组织的委托,群众的期盼”。下定决心,不论千难万难,就是头拱地,豁上一辈子,一定把这件事办好。他迷上了河蟹,爱上了河蟹,把自己许给了河蟹。

“一诺千金”。他的“河蟹梦”,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不论情况如何变化,不动摇,不改初衷。放弃了到市里工作和就任县计委主任升迁的机会,主动请缨,到正在筹建的一穷二白的县水产局去工作,直接操手河蟹产业,一干就是十年。到了离休年龄他说:“干部有离休之说,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永无终止而言”。离岗后,主办了河蟹示范场,当上了蟹农。在荒郊野外,养蟹的小窝铺里,又干了七年。由于年龄和病情,在家人强烈要求下,离开了养蟹场;2006年,又参加了县老科协,到蟹农养蟹的田间,面对面的指导,直接帮扶农民养蟹,从春天到秋天,在帮扶中搞调研,三年共跟踪调查17户,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发展前景,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论文。从2010年开始,又同县河蟹研究所、县老科协、胡家河蟹协会,组织一个蟹迷团队。以胡家二夹河为起点,点燃了河蟹放流野养的“星星之火”,5年来燃遍了全县、全市,整个辽河流域,实践中破解了长期困扰,北方河蟹长不大的瓶颈,找到了“养大蟹”的最佳出路。

二、敬业是田守诚同志的天职

他在创建河蟹产业中,以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干好所从事的事业。搞人工育蟹苗试验,在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试验小组,在荒无人烟的海滩奋斗着,终于获得成功,开辟了河蟹发展史上的先河。经省内专家验收评估,获科技进步奖。拯救了即将灭绝的河蟹资源,掀起了群众性的人工养蟹热潮。他为了探索在稻田中养大蟹,他自己养出的3000斤蟹种,口头定价每市斤25元。到第二春蟹种价涨到100元以上。他一无反顾的按原价交给了蟹场,“吃亏”20多万元。他说做人要讲诚信,虽然没订合同,没交定金,口头说的也算数,为了事业“吃亏”也值得。河蟹放流野养,是最大的公益性事业,一本万利,受益于广大农民群众。为了筹集基金,他四处游说,到处寻找支持。最初,县政府拨5万元试点,继而向县、市、省争取。5年来共筹280万元,放流蟹苗7000多斤,产出社会效益4亿多元。创建了用资源造血的富民工程。

提高本领,增长驾驭事业的能力。他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探索调查研究中得到的。对识别黄绿蟹,解决一令蟹性早熟技术难题。他亲自养殖,向群众学习,先后花了三—四年时间,找到了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关于在稻田中“养大蟹”。他通过三年入户跟踪调查,用数字对比,找原因所在,又通过四年的河蟹放流野养,找到解决的最佳途径,写出了“四项改革”,“养大蟹十策”的论文,并加以实施。他还把自己三十多年从事河蟹产业发展经历,撰写了《河蟹记事》一书,自费出版,赠送给广大蟹民。

三、友善是田守诚同志的追求

他的座右铭“人的一生,不应该以追求官级大小来确定是否有价值,而应以回报社会大小来衡量生命的意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立足于本地资源,发展河蟹产业,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用典型经验,实际成果引导农民养蟹。人工育苗成功之初,群众对养蟹毫无认识,他在县内选了20多户农民,采取赠送蟹苗,传授技术,收益归己的办法。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走上了养蟹之路。

培养典型,带动群众养蟹。胡家镇农民毛志明,有养蟹的愿望,就帮助他解决蟹苗的供应,派技术员与驻户指导,帮助推销产品。这一年扣除成本,获利5、5万元。这个典型震动了整个胡家镇,掀起了全镇养蟹高潮。吴家乡渔场养蟹,帮助解决蟹苗、贷款、派技术员、包销产品等。一年挣了6万多元,带动了附近乡镇。

让农民掌握养蟹技术,增加致富本领。对养蟹的实用技术,操作规程,好的经验,采取大会讲(科普之冬)、小会讲(到各乡镇村)、炕头讲(到各户)、地头讲(到田间)。对重点户进行跟踪帮扶。多年的言传身教,广大蟹农都掌握了过硬养蟹本领,有些人成了养蟹能手被外地聘请为技术员。

深挖当地的沃在资源,广开致富之路。人工养蟹之处,主要利用荒地、坑塘,养蟹空间,满足不了大发展的需求。他搞实验,发论文,引导群众向稻田、苇田方面发展,达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使群众真的走上了致富之路。河蟹产业成为盘山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全县养蟹面积达85万亩,年产值23.5亿元,从业人员7.8万人。被国家授予“全国河蟹从业第一县”的荣誉称号。为突破成品蟹体偏小的瓶颈。从2010年开始,回忆1983年河蟹放流野养的经验,再次进行试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天然条件投放蟹苗,达到“有水就有蟹”使更多的广大群众受益,使河蟹产业“圈养”、“野养”并驾齐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八十四岁的老人自撰一副对联:“痴养河蟹忘白发,心系同根惜残年”。他说:“只要还能行动,就要为了事业而奋斗终生,贡献一名老党员的全部力量,圆伟大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17:2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孙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