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无悔的人生 朴实的奉献

——记河曲县离休干部 刘三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刘三虎,1948年2月参加工作,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曲县人民政府县长、河曲电厂筹建处副主任、河曲县政府调研员,于1996年10月正式离休。

一座电厂酬壮志

河曲经济驶入快车道的显著标志就是大电厂的上马,而被人们誉为河曲大电厂“活字典”的刘三虎,从大电厂建设的提出到开工,十八年如一日,竭智尽力,奔走呼号,几经坎坷。1993年,大电厂终于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刘老离休后,电厂筹建处仍责成他主管梁家碛水源地建设工程,他利用一年半时间组织协调省水文队、省电力设计院、楼子营镇所涉村的关系,圆满完成8眼大口深井、4眼观察井的任务,并用两个月时间完成抽水试验和验收、评估、封井保护,为大电厂正式开工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还协助电厂筹建处数次跑北京,力争使河曲电厂列入“九五”预备计划项目。受形势所迫,1999年河曲电厂前期工作暂停,筹建处宣布人员分流,眼看立项6年,前期投资亿元的大电厂建设销声匿迹,刘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拍大腿发誓道:“电厂上不了,我死不瞑目,绝不能让电厂寿终就寝!”20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显示出一位“花甲”老人言近旨远、敢于担当的执着情怀。2001年,国家计委征求全国人民对“十五”计划的建议,刘老欣喜若狂大胆向国家计委写了个人建议书,请求将条件具备的河曲电厂列入计划。抹去尘封,水到渠成,2002年山东鲁能集团与山西正式签订了合办电厂的协议书。

电厂开始建设的消息传开,似乌云见晴,像热流激荡,震动了整个河曲古城。可也有人议论说:“大电厂上不上无所谓,老百姓能沾什么光,无非是给县财政增加收入”,“大电厂说白了就是烧咱河曲的煤,发出的电送去了北京,留下灰面子是咱的” ……面对这些说法,刘老挺身而出,现身说教,甘霖润物,冰释疑团,帮人们转变观念,使大家正确认识了大电厂上马给全县人民带来的福祉与机遇,为大电厂的兴建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氛围。

一粒种薯桑梓意

刘三虎是河曲“老促会”名誉会长。2007年他随同老促会相关人员观摩赵家沟乡脱毒薯种植基地,当听说育种专家张满贵因资金不足,无法大面积推广的苦衷时,刘老拿出自己积攒的4万元养老钱,帮助张满贵建立脱毒薯培育基地。2009年,张满贵成功培育240多万粒微型薯,为大面积推广脱毒薯准备了“薯源”。善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大小,4万元钱寄托着一位老领导的拳拳盛意。6年来,脱毒薯在“基地”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推广下,已在13个乡、60余村、700多户特定农户种植,单亩收入达5000余元。仅就这一项,全县农民增收一亿元左右,实现了河曲农民发“薯财”的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刘三虎这种甘当“铺路石”的精神已传为佳话,每粒脱毒种薯里都渗透着这位老人的心血!

一个村官黄土情

2011年,河曲县委组织部在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中,创造性地开展了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活动。薪火传承,对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老县长刘三虎首当其冲。他主动选择与高山区偏远的单寨乡马束坪村大学生支部书记张琳结成对子,并视为组织交予他的重要任务,不但要让这个村尽快发展起来,也要让这个大学生村官健康地成长起来。

马束坪村,260口人,土地贫瘠,没有矿产资源。为了开好头,起好步,刘老与女村官一起,二年半时间,22次进村转巷入户做工作,和农民群众交朋友。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牵手,是为了放手。刘老用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用他的价值观、人生观激励着年轻干部积极向上的热情。他尊重年轻人的意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敢想敢干”的优势。当张琳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在生活中遇到“烦恼”时,刘老就通过自己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告诫她:生活本身就是“加减乘除”,有得就有失,有成就有败,要在“得失成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在艰苦环境里磨砺成长,才能像大鹏振翅遨翔天空,走出狭小天地成就一番大业。刘老鼓励张琳亲自主持会议,锻炼讲演表达能力;亲自深入群众,问计于民,密切干群关系;亲自撰写调查报告、民情日记,锻炼独立思考和文字表述能力。

“捉曹见东风,得风便扯蓬”。2012年,张琳借“东风”抓住机遇,从县扶贫办为马束坪村争取到种草养羊扶贫专款50万元,两年内组织动员村民共种植牧草600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600平方米;成立了“三春晖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发展舍饲养羊达到600多只。2011年张琳被考录为公务员,2012年经过全市遴选,她以优异成绩走上了乡镇副科领导岗位。“志同者不以辈次为远”,两年多时间,刘老这双大手“牵”着大学生村官这双小手,真诚沟通,默契配合,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爷孙”关系。

“梧桐引得凤凰来。”《山西日报》社记者孟银凤一行专门到马束坪村就张琳的典型事迹作了采访,并在《山西日报》刊载了《20年后看村官》的长篇报道。

离休不离岗,退位不褪色。刘老用自己的真实行动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16:1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孙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