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生勤勉为艺苑 耄耋之年仍耕耘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离休干部张凌怡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张凌怡,男,汉族,1929年出生,1985年离休,原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著名曲艺理论家。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一、少壮从戎,躬耕艺苑,是新中国河南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创者

张凌怡1948年参加革命,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在战火中经受了生命的洗礼。新中国成立以后,张凌怡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河南的文化事业建设,长期负责河南曲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策划组织了多项曲艺活动,为河南曲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53年,张凌怡率中南地区文艺工作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受到中朝人民的热烈欢迎;1978年任河南省戏曲研究所曲艺创研室主任,为河南曲艺创作队伍的重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开创了河南曲艺事业新的历史时期;1984年创办《传奇故事》杂志,任副主编,为河南艺术事业的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同年参加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委员。

张凌怡是一位甘为他人做嫁衣的优秀文艺工作者,不仅长期为《群众艺术》、《河南文艺》等刊物组稿、编稿,还编辑出版了众多的汇编、丛书。经他扶持和培养的曲艺作者遍布全省,我省曲艺作家的一些名作和精品,也大多是经他推荐或编辑发表的。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为张凌怡颁发了“在编辑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此外,他还主持和组织了多次曲艺会演、调演、座谈会、曲艺调查、考察等活动,如对“坠子皇后”乔清秀的调查和对宝丰“马街书会”的首次考察等,前者促进了对乔派坠子的继承和研究,后者则宣传和扩大了马街书会的影响,从而引起全国曲艺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全国十大民俗之一,被列为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关注。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花甲之年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河南的艺术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凌怡自1985年离休之后,他几乎没有休息过,29年来,他承担了多个国家级艺术科研项目,以他深厚的艺术积淀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艺术科研成果,有的还填补了河南的空白,为我省的艺术科研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7年张凌怡接受了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河南卷》的编纂工作,并担任主编。他全面收集整理河南曲艺发展资料,历时八年,最终完成了百万字的卷本,1998年获全国艺术科研领导小组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成果一等奖”。1999年张凌怡主持申报的《河南曲艺史》再次被批为国家级项目,亦由他担任主编,历时6年,完成了60万字的书稿,论述了曲艺诞生的文化背景,详细记述了宋、元、明、清时期河南曲艺的发展、演变及盛衰和民国时期河南曲艺的城乡互动和全面繁荣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河南曲艺的发展、变革等内容。此书2007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被评为全国“三个一百”创建工程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河南省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并填补了河南无曲艺史的空白。2009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张凌怡“新中国曲艺60年突出贡献曲艺家”荣誉称号,同年,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也授予他“突出贡献文艺家”荣誉称号。2014年张凌怡作为河南唯一的候选人,被推荐为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终身成就奖”的候选人(此奖正在评选当中)。

三、胸怀大局,心系百姓,病房之中仍然关心着国计民生,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的炽热情怀

作为一位党的离休干部,张凌怡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党性原则,不淡忘政治,不远离社会,始终关心着国计民生。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83岁的张凌怡住进了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虽然是在医院里,但张凌怡并没有漠视外面的社会,而是每天的报纸必读,每晚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必看。针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反贪治腐、深化改革、治理四风等重大热点问题,张凌怡经常与院里的老同志交换学习心得,对中央的各项举措给予积极的拥护。同时张凌怡还不忘发挥余热,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及省曲艺团举办的一些“非遗”方面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并给予热情的帮助。如参与“非遗”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的推荐工作,每年春节期间河南宝丰县举办“马街书会”,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都积极参加。2012年宝丰县委、县政府为保护和传承马街书会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铭记为马街书会保护传承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曲坛名家,在马街书会活动中心建立雕塑公园,为他们塑半身像,张凌怡就是其中的一位。

四、严于自省,勤于自勉,耋耄之年依旧笔耕不缀,树立了知识分子执著严谨、无私奉献的光辉典范

张凌怡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介入河南的文艺界和曲艺界,他一生勤勉,著述很多,取得了丰硕的创作和研究成果。虽然现在他到了耋耄之年,但他依然笔耕不缀,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他一生的收获感悟编印成册,为后人留一份参考资料。在他入住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之前,就开始了《艺论·艺品集》这本书的整理、补充、订正工作。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他先后补订了《河南坠子渊源流变纵横谈》约二万多字,《河南豫剧曲艺队赴朝慰问始末》约一万字(这两篇文章曾在《东方艺术》杂志和《河南文史资料》上发表),《马街书会的传统及其保护设想》约5000字(此文曾于2009年2月在宝丰马街书会“非遗”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宣读),《河南曲艺目前急需解决的管窥之见》约4000字(此文曾于2011年在新世纪河南曲艺发展态势研讨会上宣读)。《艺论·艺品集》于2014年1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集20万字,收录了张凌怡一生治学的心得体会,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2014年,张凌怡还把毕生珍藏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上百册无偿捐献给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中心,希望这些资料能够给更多的人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体现出张凌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宽广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共河南省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15:1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