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我愿成为一粒种子

——记上蔡县东洪乡农技站退休干部刘世扬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刘世扬,男,现年78岁,原为上蔡县东洪乡农技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多年来,他扎根热土,心系百姓,潜心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不怕挫折、不畏艰难,把社会需要当作自己的理想追求,四邻八乡的老百姓都亲切地叫他“上蔡的袁隆平”。

“刘神经”的务农梦

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刘世扬,吃饱穿暖就是他童年时的全部梦想。经历过建国初期国家严重缺粮,千家万户吃糠咽菜的艰难年代,因此粮食对于国家和百姓的重要,他也有着一分特殊的理解。作为五十年代农校毕业生的刘世扬,心中始终把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强烈使命,对此他意志坚定、锲而不舍。1984年他不顾亲友的强烈反对,毅然放弃了在县城里优厚的工作,回到农村当了一名乡农技站站长。当时他已经48岁,几乎所有的人对他的举动不理解,因此得了一个绰号:“刘神经”。

几十年来,刘世扬和他的东洪乡农技站先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红薯等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128项,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100余万亩,促使示范专业户直接增收累计达28.5亿元,并先后有45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农科杂志上发表。培育了高产优质芝麻新品种上芝1号和上芝“429”,直接为农民增收15.25亿元。1999年退休后,他创办了上蔡县“执着芝麻研究所”和上蔡县“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继续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奉献余热。先后荣获中华科教最高农技推广奖、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省科普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驻马店市感动天中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

自主创新的生命之魂

刘世扬带领的农技站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农技站,没有任何经费,搞试验示范基本都是自筹资金。几十年来,他省吃俭用把个人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科研育种和试验示范上,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系在育种试验上。为了寻求优良种质资源,1991年他去山东农科院,回来时背了30多斤种子,路上转了七次车,晕倒在商丘车站。2003年夏天,他在试验田里育种时,由于连续劳累,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地里,同事们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抢救过来。2007年,因过度劳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躺在床上4个多月,刚能起床,就从家搬到了地里,拄着板凳查看育种情况。2009年6月份,为做种子发芽率试验,他摔倒在地,膝盖骨折,刚去掉石膏又出现在田里。8月上中旬,他拖着病腿外出参观学习,用5天多的时间跑遍了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近20个地方,行程3000公里以上。儿子劝阻他,老伴骂他老来疯,他笑着说:只要上帝不要我的命,我会继续干下去。回顾大半辈子在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育种上投入的心血,确实很苦很累,但咱推广和研究的新品种项目成果能转化成让老百姓增收十数亿元的社会财富,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

退休后的刘世扬退而不休,63岁的他萌发了自主创新的念头,他首先要搞的是培育芝麻新品种。2007年刘世扬和他的团队历时12年终于为蜂飞蝶舞的芝麻大世界孕育出了花开果香的新家族成员,含辛茹苦的心血——“上芝1号”被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命名,同年11月,刘世扬这个全国鲜为人知的研发团队,首次登上了第14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后稷奖”的领奖台。

在他的精神感动下,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张秀荣,从武汉寄来了刚果黑芝麻。刘世扬如获至宝,连续3年进行潜心研究与探索。七十多岁的他,整日伏案整理观测日志,他一再叮咛自己,一定要从难从严,要鸡蛋里挑出骨头来。2011年,“429”经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通过,同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颁发鉴定证书。“上芝429”平均亩产突破100公斤的纪录,已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国家专利,获得第1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2012年被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科普成果一等奖。2014年上芝429芝麻新品种被评为驻马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求索者一粒精神之种生机勃发

芝麻新品种的问世也仅仅是刘世扬收获的第一个创新果实。接下来,小麦新品种的问世也已经露出曙光。

刘世扬亲自登门请省、市相关专家多次到试验基地现场指导。从当年小麦的30个杂交组合,逐年发展到2011年的512个。试验面积由开始的6亩,发展到眼下的50亩。参与小麦杂交的技术人员,由开始时的2人发展到11人,形成了小乡镇农技站小麦新品种研发老中青三结合的新格局。2010年,历时10年孕育出的两个“金娃娃”参加了省级区试且总体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和前景令人乐观。2012年又有两个“金娃娃”被列入省级区试。

2013年至2014年各有3个有优势苗头的小麦、芝麻新品系进入国家、省鉴程序。2012年-2013年小麦研发展示目标突破亩产750公斤,芝麻研发展示目标将冲刺亩产200公斤大关,形成自主创新的芝麻、小麦新种群。

用刘世扬自己的话说:“如果上天再给我10年的机会,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并以此来报答生我养我的祖国。”

 

中共河南省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15:1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