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助力促发展 余热献家乡

——山东省济南市退休干部夏信芳同志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夏信芳,是济南市平阴县退休干部,今年65岁,1968年参加工作,1969年入党,2009年从平阴县环保局副局长的岗位上退休。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为家乡建设奉献余热,使一个20年落后的村庄转变为全县的先进村,被群众誉为“雷锋式编外老村民”。2013年荣获“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重建班子筑牢核心

夏信芳的家乡平阴县孝直镇后店子村,曾是全县公认的“红旗村”。可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该村因村办企业造纸厂倒闭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先进村变成了“上访村”,平阴县委和五届乡党委曾多次派出联合调查组入村帮助工作,都因种种原因无功而返。看到村里衰败混乱的境况,他痛心不已。2006年,已经按照当地规定离岗在家的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不顾种种困难甚至生命危险,毅然踏上了振兴家乡之路。

夏信芳深知,改变家乡的面貌关键还是在村“两委”班子。一个人的力量和影响毕竟有限,他主动联系其他驻村外的老干部,成立了“老干部顾问团”。他和顾问团成员找到乡镇领导,督促上级党委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帮助村里重建“两委”班子。他们协助工作组,多次进村入户和村民交流、调查民情、召开座谈会和党员会议,帮助筛选未来的村支部班子和带头人。2007年4月,经过各方努力,瘫痪了近20年的后店子村党支部终于成立了,后店子村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当年冬天,后店子村又举行了近20年后的首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但由于村里恶势力的阻挠未能成功,此事更加坚定了他不把村“两委”班子建好、绝不收兵的决心。凭着执著顽强、永不服输的军人作风,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夏信芳和村支部班子通过筹款修路、帮助村民发家致富,解决村里难点、热点问题,把村民们的心重新凝聚起来。2011年,村里终于选出了上级放心、村民信任的村民委员会。

筹款筑路重聚民心

长期以来,后店子村因道路不通,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连吃水都得靠到十几里外的邻村肩挑、车拉、人抬。夏信芳和村支部班子多次开会讨论,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决定把修路作为干事创业、凝聚民心的切入点全力抓好。

为使修路项目尽快启动,夏信芳与“老干部顾问团”成员牵头组成了26人的“后店子村老干部修路协会”,并向孝直镇党委、政府争取了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冒着酷暑从县城奔波到70多华里远的后店子村,实地丈量路段、绘制平面图、核算工程造价,动员拆迁和捐款,并积极写信联系外地老乡筹措工程款,记不清跑了多少趟腿,打了多少遍电话,发出了几百封书信,遭遇了多少白眼和质疑。经过近半年的奋战,一条工程总造价71.5万元、总长4公里、四纵四横的环村公路修好了,后店子村也成为四邻八乡通行条件最好的村庄。

路修好了,为村里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咱村有这么好的路、这么好的年景,多亏了上级党委、政府,也多亏了咱这退了休的老乡亲啊!”

刻碑著书传颂精神 

为记住捐款修路的历程,传承村民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精神。2008年7月,夏信芳和“老干部顾问团”成员自筹资金两万余元刻制了捐款筑路纪念碑、编印了捐款筑路《纪念册》,作为后店子村凝心聚力的见证,以此鼓舞全体村民以及后人无私奉献、崇尚荣誉。他还在一无村史村志、二无经验和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多次返回家乡,深入村户、查阅大量资料,主持编写了一部长达10万余字、由200多幅历史图片组成的红色史料《家乡记忆》。在编写的后期,他曾因日夜加班造成青光眼、腰椎病复发,不能起床,更不能看书写东西,但他拒绝住院治疗,坚持笔耕不辍,历时一年的时间,完成了编写工作。这部书对加强后店子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家乡和谐稳定,教育后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维护稳定助力发展

为给后店子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夏信芳十分关注农村党建工作,经常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引导村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取信于民。

夏信芳首先从自身做起,管好家族内部的人和事。因夏氏家族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说话办事影响力大,所以他总是提醒家族成员要真心支持村班子工作,决不能在自己家族中出问题。他坚持一年一度的乡亲互访制度,定期将大家召集在一起互通情况,由此加深乡亲们的感情,团结和睦相处。他利用回乡探亲机会到村两委干部家中走访、座谈,及时了解班子成员的思想情况,帮助班子搞好团结,引导他们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走出去寻找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项目,让村民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2010年,后店子村重新回到全县先进党支部行列。如今,夏信芳仍一如既往地为后店子村的振兴发展谱写奉献之歌。 

中共济南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10:1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