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青山不老 夕阳正红

——记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何如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何如伟在作报告

何如伟在作报告

何如伟作报告后与学生们亲切交谈

何如伟作报告后与学生们亲切交谈

何如伟同志1941年参加革命,是一名有着70多年党龄的琼崖纵队老战士、老共产党员。战火硝烟的磨练,改革开放的拼打,锻造了他敢干担当的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生理念。如今,他虽然离休20多年,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党的宗旨,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入党誓言。正如他自己书法作品所写:“青山不老,夕阳正红”,寥寥数语,反映一位老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高尚情怀。

牢记责任,抓好关工委组织建设

有人常问何老:“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在工作?”、“你的官是否还没当够?”他总是淡淡说:“不是官没当够,而是为党和人民做事还不够,积极参与关工委工作就是践行我的本分,也是我的责任。”正是有了对党的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无比热爱的情怀,才使何老从工作一线退下来后,成为海南关心下一代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坚持23年如一日,情系青少年,关心下一代。

早在1991年,我省筹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之初,受省委的安排,还没有办理离休手续的何老就全身心地投入这一神圣事业。为了筹建关工委组织,他废寝忘食、不辞辛劳,多次往返于海口市区和琼山府城地区,不厌其烦的上门征求意见,仅电话联系就达数百次。经过他的积极发动和精心筹备,1992年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挂牌成立。省关工委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常务副主任。为了使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他不顾年事已高,深入基层,跑遍全省各市县、农场和大专院校,指导帮助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机构。经过何老和关工委其他老同志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省关工委组织已形成了省、市(县)、国营农场及乡镇、村委会(居委会、社区)四级网络,以“五老”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4年,全省已建立各级关工委组织6372个,成员34229人,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集体。

不遗余力,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有的放矢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何老带领关工委一班人深入基层、学校、少管所、劳教所、戒毒所等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青少年思想现状,组织老同志宣讲报告团以弘扬琼崖纵队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为主题,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失足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多年来,他亲自动手编写40多篇向青少年进行主题教育的宣讲稿,到省直机关、大专院校、各市县作演讲报告300多场,受教育人数近30万人次。这些以史育人的活动,得到省委的肯定,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特别是2013年纪念建党92周年前夕,他应邀为省委理论中心组作题为《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琼崖革命武装斗争胜利之本》辅导报告,使广大领导干部深受教育。会后,省委书记批示,报告稿在《海南日报》上全文刊载。2013年至2014年,在全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何老深入省直机关和各市县,进行多场这样的辅导报告。

此外,何老结合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撰写文章数十篇,在《海南日报》、《今日海南》、《特区展望》等报刊上发表,为青少年教育出谋划策,传经送宝。同时,积极参与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全省100多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由他亲自主持实施或参与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建成的就有20多座,其中包括宋氏祖居,张云逸大将、周士第上将、庄田中将陈列馆和冯白驹故居,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临高角解放海南丰碑等。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对青少年思想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还参与组织编写《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书,利用这一载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赞誉。

率先垂范,情满希望工程

何老认为:“希望工程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为广大民众参与发展教育开辟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希望工程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那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们的命运和未来。”从希望工程诞生的那一天起,他的心就和希望工程连在一起,不仅为希望工程出谋献策,还积极配合、参与希望工程的各种活动。

1994年5月,何老向原所在的省人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倡议,组织一次“向希望工程交一次特殊党费”活动,这一倡议得到省委肯定,全省30万党团员积极响应,共收到一次特殊党团费316万多元,救助了2万多名辍学的中小学生,并资助兴建了一批希望小学。三亚市天涯镇满地可希望小学的师生们永远不会忘记,如果没有何老的积极奔走,争取到加拿大华侨希望基金会60万元人民币捐赠款,建起这所希望小学,500多名山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至今仍无法跨进渴望已久的学堂。

当海南省“希望工程劝募行动”拉开序幕时,何老是第二位报名者。他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募捐到4000多元,并自己出资救助4名山区贫困学生,超额完成筹资任务,被团省委、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授予"优秀希望工程志愿者"称号。20多年来,他和家人先后捐款达19万元,发动华侨捐款近百万元,支持文昌市昌洒镇文东中学、中心小学、联成小学等建设,使无数的孩子走进了教室。2008年,他牵线引进香港爱心人士李玉爱200万元助学基金,由省关工委用于资助我省品学兼优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已有64名贫困学生得到此项资助。目前,有些受助学生已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从每月工资中拿出5%用于资助其他贫困学子,将爱心一棒一棒传递下去。

殚精竭虑,关爱弱势群体

何老虽已离休多年,但一直关注青少年特别是孤儿和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凡是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开展的各项“支助”贫困青少年活动,他都积极参与。每次到基层调研,都仔细了解当地青少年学生的情况,主动帮助弱势群体学生。有一次到文昌市抱罗镇调研,当了解到镇关工委正在筹建关爱基金,用于资助上学难的贫困学生后,他立即带头捐款1000元,陪同的几位省关工委领导当场也捐了6000元。在他的带动下,抱罗镇关爱基金很快建立起来,这对解决当地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起到了很好作用,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

洪志功15岁就患上了肌肉萎缩症。但他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发奋读书,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洪志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事迹和生病住院的消息在媒体上刊播后,何老立即组织省关工委的同志一次性向洪志功捐款6980元,还专程前往陵水县农村看望洪母,并自己拿出500元给洪母,鼓励她积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洪母感激不尽,流着泪感叹道:“感谢老领导,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和孩子的关心。”

从陕北老区来海南大学读书的学生延华,因莫须有的“偷窃”罪名被学校勒令退学。在申诉无果的情况下,延华心灰意冷,曾动过报复他人、自杀等念头,后来选择到河南少林寺出家。延华父亲知道真相后,到少林寺将其带回海口并找到何老,请求帮助自己的孩子。根据延华反映的情况,何老用近一个月时间,先后10多次到海南大学、省教育厅及所属派出所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依据国家法律及相关规定,精心整理了一份有说服力的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经认真研究,海南大学党委撤销了对延华的处分决定,恢复其学籍。毕业前,延华特意给何老写来一封感谢信,信中动情地说:“我就要毕业了……无论走到那里,我都不会忘怀我的何爷爷,您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人。我要象您那样追寻真理,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何老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多年来,何老多次获得中央文明委、中组部、全国关工委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表彰。两次被中组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四次被全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一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获“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誉奖”;还曾荣获“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贡献特别奖”;被授予“海南省优秀共产党”等称号。由其主持日常工作的海南省关工委被中宣部、团中央等六部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5日 16:3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孙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