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任由风雪染双鬓 农科路上不辍行

——记江苏省镇江市退休干部赵亚夫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赵亚夫同志现年74岁,曾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他53年如一日,专注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发展,与农民一块苦、一块干,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带领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位感动江苏人物、中央电视台2007年度“十大三农人物”等荣誉。今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01年,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因为享有镇江市知名专家终身荣誉,暂不办理退休手续。当时,他向镇江市委领导报告了自已的想法:以志愿者的身份,去镇江最穷的一个村子,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事实上在此之前,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赵亚夫就先后在句容的白兔、春城等乡镇,通过发展草莓、葡萄等高效农业,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科技服务农民”是赵亚夫矢志不渝的梦想。

诚心开辟兴农之路

他作为一名志愿者,去镇江市最穷的村——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蹲点,初到戴庄村,赵亚夫和村干部们一起,先是通过深入调研,制定全村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想不到的是,在戴庄推行有机农业之初,遇到当地农民的不解甚至冷眼。召集村民开动员大会,通知下去,从上午8点一直到10点半,一共才来了7个人,几乎所有农民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是农科所来推销苗木、化肥、农药来了?”赵亚夫深知,农民都是淳朴善良的,他们都渴望摆脱贫穷,他们的不理解一定都是暂时的。随后,又一次次地召集村民,向他们讲解有机农业的种植方法和意义,并且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保证,向试种有机稻的农户免费供种苗、免费供肥料、免费供技术,不管收成好坏,每亩会以1200斤普通水稻的市价保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几位村民动心了,村民杜中志第一个站出来说:“赵主任,这个稻,我种了!”赵亚夫手把手地帮杜中志插了1亩6分田的“越光”稻秧苗。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超稀植”技术,村里人看到了都议论纷纷,说:“秧苗有插这么稀的吗?这能收几斤稻子啊?”杜中志看到稀稀拉拉的秧苗,又被村民们一打击,不免发了慌,心急之下想拔掉有机秧苗,重种杂交稻。赵亚夫听说后急忙找到他说:“千万不要毁田,你按照我的方法去管理,要是没有收成,我自己掏钱全补给你。”1亩6分田的“越光”稻才算留了下来。到了秋季,1亩多田收了700多斤“越光”稻,由于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极好,一斤就卖到了8元钱。杜中志的成功激发了其他农民的热情,试种的第二年,戴庄村一下子就有20多户村民争种“越光”稻。随后,整个戴庄村的有机农业从几十亩扩大到4000多亩,加上本村及周边林场生态林面积,已有连片8000多亩土地。目前,戴庄村岗坡地有机果园种牧草养鸡、鹅,年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有机水田稻、红花草+黑麦草、养鹅年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七年时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10000元以上,成为镇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省领导誉为丘陵山区开发“句容模式”在全省推广。

真心帮助农民致富

在句容戴庄村的带动下,丹阳杏虎村、丹徒五塘村也由贫困村变成小康村、示范村。说起赵亚夫亲手帮助农民致富,丘陵山区有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2003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清晨,突降大雨,这可急坏了白兔镇龙山湖村的农民周先明。原来,周先明看到好多人都靠着发展农业项目致了富,心里痒痒的,寻思着把村里的荒地包下来,发展个项目。早几天他鼓足勇气和赵亚夫联系,希望赵亚夫能来帮着出出主意。赵亚夫一口答应了,就约在今天。雨不但没停却越来越大,老周心想,赵主任肯定不会来了。8点多,已经灰心的老周听到门外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他出门一看,一位老人打着雨伞,穿着雨靴,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一瞬,老周惊呆了,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赵主任啊!”赵亚夫应了一声,就让老周赶紧穿雨衣,带他去地里看。那是村里的一大片荒地,雨下得太大,四周望去看不到一个人,赵亚夫打着伞,踩着一路泥泞,径直往荒地深处走,高及腰的杂草几乎要把赵亚夫淹没了。老周一路跟着,一路喊赵亚夫不要往前走了,雨大路滑有危险。赵亚夫却一点回头的意思都没有,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荒地里走,就这样他们足足在雨中走了三个小时,从地里回来时,50岁的老周累得头晕晕的,有点站不住了。他看了一下身边比自己大十多岁的赵亚夫:脸上全是水,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嘴张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老周看到这一幕,感动得喉咙里跟堵着什么东西似的,“谢谢”都没能说得出来。丁庄村方继生,种过桑树养过蚕都失败了,遇到赵亚夫后,两年成为全市最大的葡萄专业户,后又当上了全国劳模,现已年收入过50万元。

用心指导灾后重建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67岁的赵亚夫赶往震区调研,了解当地震前震后农业情况、自然地理条件、市场条件、农民对灾后重建的希望要求等,指导建设了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并牵头组建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农民劳模援建团队、选择江苏相应最先进适用技术移植绵竹示范园。在示范园建设中,赵亚夫同志克服白内障及腰腿疼痛,18次去绵竹,吃、住在简陋的防震房,拄着拐杖,深入地头分析苗情,了解苏、川风土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多次举办讲座,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宣传现代农业理念,传播实用科技知识,受到热烈欢迎。在示范园的带动下,绵竹15个镇21个村培养112个示范户、示范果树293亩、发酵床养猪3300多头、养鸡6400多只,投产的草莓亩收入普遍在万元以上,高的达2万元,是当地同季作物的30多倍;发酵床养猪肉价每斤高出普通猪肉2~3元,每头猪增收300元左右,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评价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是“西部大开发,东部支援西部的成功典型”。原四川省委刘奇葆书记评价:“是18个省农业援建项目中最成功的”,赞叹:“留住赵亚夫,四川准能富!”。

如今的赵亚夫已年逾古稀,丘陵山区的风霜雨雪染白了他的双鬓,长期奔波于乡间田头,赵亚夫也患上了不少老年人常有的疾病,尤其严重的是白内障及腰腿疼痛。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有志于终身服务农民的农科工作者,病痛对他来说,不过是田埂上一个小沟坎。而当农民报以感谢的目光时,任何疼痛更会即刻烟消云散。他依然愿用年轻时读过的一篇报告文学里的句子激励自己:“对我们来说,仅仅有一件事值得想:只要前头还有战斗,就不能停止前进;只要任何地方还有贫困和落后,就算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就寝食不安!”

 

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5日 15:1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