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夕阳润露珠 关爱撒乡间

——记浙江省桐庐县科技志愿服务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桐庐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9年3月,是一支由老干部、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中有县级退休老领导,有老教师,还有老科技工作者。目前,科技志愿服务队在册正式成员有27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9人,中级职称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农艺师1人。十几年来,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围绕农村建设发展的科技需求,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彰显了他们的博爱情怀。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荣获浙江省“最美老干部”团体称号。

一、服务农村青年,实现科技致富

新合乡松山村是桐庐的一个偏远山村,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可村内年仅27岁、32岁的吴剑胜、吴剑军两兄弟却是当地闻名的科技致富大户,无人不晓。就在几年前,他们俩却还只是人流中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而这一切的改变都要归功于桐庐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是志愿服务队的专家为兄弟俩出点子,协助他们在当地创办了番薯干加工厂,建立工厂+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现已初获成效,一年几万斤的番薯干十分畅销。近年来,桐庐县科技志愿服务队又帮助他们引进番薯新品种,番薯产量从每亩2000斤一下提高到亩产4000多斤,年直接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此外,科技志愿服务队还帮助他们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如今参加种植番薯的当地农户已发展到200多户,为当地农户带来经济收入200余万元,在当地形成了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分水镇武盛村的陈菊英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她的成功同样得益于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指导与帮助。十多年前,科技志愿服务队主动找到刚开始养猪的陈菊英,与她结成帮扶对子。经过多年的关心和支持,陈菊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年直接经济收入80万元。为了扩大规模,陈菊英在志愿服务队的支持下,还投入近200万元承租了分水镇新龙村的350亩山地,新建起了猪舍、鱼塘,同时绿化山林、开发果园,创建“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复合型农庄。农庄建成后将达到种猪配套,年产肉猪2000头的规模。创办过程中,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积极帮助陈菊英解决养猪技术、果园开发等技术上的困难,同时还利用自身优势与县农业部门联系,帮助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陈菊英看着自己如今取得的成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二、以身示范引领,培育科技新人

志愿者吴关泉,横村镇板头村人,原是横村镇农技员,退休后继续发挥自身专长,带头承包了村里的12亩荒山种植新品种东槐杨梅,年直接经济收入近十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里的许多年青人纷纷仿效,积极承包荒山种植杨梅。目前,全村的多户人家都种上了杨梅,平均每户增加收益数万元。吴关泉并不满足于仅仅致富一方,他经常免费接待来至县内外前来学习的青年朋友和成校学生,向他们详细讲解杨梅品种特性,种植注意要点,并免费为他们采购优质杨梅幼苗,积极为他们解答各类种植难题。现在,每年有不下200多人前来吴老处学习、考察、取经。

县吊瓜协会会长萧六德是志愿服务队的另一名志愿者,他不仅自己学技术种吊瓜,在取得成功后还在百江镇奇源村开发了吊瓜示范基地200亩,向当地种植户无偿开展科技服务。像这样不断真诚奉献的老科技工作者们还有许多。仅在2013年,科技志愿服务队就下乡送科技服务61次,为“五老”科普基地和示范户送新技术、送新品种37次,送科技资料1.9万余册,培训教育农民2.1万人次,举办花卉、药材、瓜果培训班30余次,挖掘和培育出了一大批的科技新人。

三、关爱学生成长,致力服务三农

陆家荣,志愿服务队资深队员。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创办了“花仙子”园地,继续开始他辛勤的“园丁”生活。他的心愿就是美化校园、陶冶孩子的情操。摆放在他家里的盆花多的时候有1000多盆,丛丛蔟蔟的植物有草、木本、球根、水生等300多个品种。陆家荣18年如一日,家庭条件并不富裕退休工资几乎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始终坚持拿出退休工资的1/3用于开展科技科普知识宣传和免费向广大青少年赠送各类花卉种子。只要有学校和学生来信,他都会给他们寄送花籽和传授养花知识。北京市通州区尖岱小学一次就有800多名师生来信要求传授养花知识,该校更聘他为名誉校长。据初步统计,在“花仙子”园地创办的这些年里,陆家荣共接待来参观学习的学生7000多人次,当面或通过邮寄向外赠送各类花卉、种子共计25.7万元。全国共有12个省,近60所学校与他建立了联系,开展送花籽和科普教育活动。很多单位和个人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想资助他,他总说:“我有吃有住就够了,你们去资助更需要的人吧”。

“朱老师”、“朱妈妈”,这些都是农民朋友对朱占善亲切的称呼。如今她已是79岁的高龄,并患有高度近视。但作为科技志愿服务队的秘书长,她对服务三农的热情二十多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减退过。每年,她都积极地向农民朋友赠送各类科普资料,还结合当地实际,生动形象地向农民传授生态立体农业、庭院经济、山区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符合农民切身利益的科技知识,到农民的田头、山头、栏头现场操作指导。在她长期的指导帮助下,一大批青年农民掌握了科学种养知识,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而且成为了以一带十、以点带面的各级科技示范户。在她退休的24年中,下乡最多的一年达268天,最少的一年也有212天,似乎她每天都在传播科技的路上行走。常有人心疼的问她,你退休这么多年了,眼睛又不方便,不好颐养天年,还一天到晚为“烂泥地”的事东奔西走,干嘛呢?!而她总是这么回答:“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农艺师,一个志愿者,科技志愿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播普及科技知识,为‘三农’服务是幸福快乐的”。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正因为有了这些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才使桐庐的农村科技示范和青少年培养的成果更加灿烂绚丽。

 

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5日 11: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