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湖南省芷江县古冲村支书龙四清:把“茅草窝”变成“金银山”的女当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

  十二年前,一首当地广为流传的过山谣,唱尽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的贫穷与落后。

  十二年后,行走在古冲村,宽阔洁净的水泥路、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漂亮实用的小别墅……村民们过去“路难行、地难种、水难喝、饭难饱、信难通”的穷日子,杳无踪影。

  谁都没想到,让这个偏远的侗乡山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只是一个朴实的农家女子——龙四清。

  “要致富,靠支部”

  古冲村地处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南部边远山区,“天晴三天土刺人、下雨三天泥埋人”。2002年,村集体负债达5万元,村民年均收入不到900元,村里穷得连一部电话、一条好路都没有。这一年,党员推选服装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龙四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有人劝龙四清:“村里欠了那么多债,是个烂摊子,人心又不齐,千万莫往泥坑里跳。”

  有人把选票撕成两半:“古冲村的男人都死绝了吗?要个女人来当家?”

  龙四清是个不服输的人,好心人的相劝和冷言冷语,反而激发了她当村支书的决心。一上任,龙四清就给自己定了8字要求:心真、胸阔、脑清、手净。守着这条原则,她一干就是十多年。

  “群众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如何让全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脱贫致富的合力?龙四清认定:首先要抓党建。

  上任之初,龙四清把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作为规范村级班子的关键,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党务村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18项制度。她给自己和班子成员提出要求:从小事做起、从岗位做起、从自己做起,讲服务、讲学习、讲责任、讲奉献。

  每年年初,村支两委和班子成员结合分工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并面向全村党员和群众承诺。对全村的无职党员专门设立脱贫致富领航岗、农副产品推销岗等9个岗位,无职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岗位并公开承诺。同时,建立一整套的承诺评议机制,确保公开承诺的实际效果。

  散沙聚成塔,同心奔小康。现在的古冲村村民们说起龙四清,立马佩服地竖起大拇指:“说到做到,雷厉风行,勇往直前。她有男子汉的性格,认定了就做,好像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她。”

  “脑袋富,腰包鼓”

  山区特有的宜人气候让古冲村出产的柑橘远近闻名,但由于技术落后、种植零散,柑橘种植始终没有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

  “在边远山区,不学习不行。”龙四清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却有一个淳朴的理念:“学习不能改变起点,但可以改变终点。”也正因为虚心爱学,龙四清看问题总能看到点子上。

  怎么带富,出路在哪?“零敲碎打地种植肯定不行,必须要上规模,上档次,做出品牌。”在出外学习、挨家走访后,龙四清确立了“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柑橘产业”的发展思路。

  为调动村民发展柑橘的积极性,龙四清推行有奖种植、有奖品改、提供种苗,使全村柑橘种植面积从3200多亩增加到6000多亩。2003年,在她的建议下,古冲村申报注册了自己的柑橘品牌——“舞水牌”。

  不久,“舞水牌”柑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十佳品牌”,成功打入上海、广州、成都等10多个城市的超市和商场,每斤售价比原来提高了30%。今年,龙四清又抓住市场需求点,在全村实施柑橘无公害标准生产工程,施有机肥,无农药防治病虫害。

  32岁侗族小伙杨登科,家有2000棵橘子树,用科学方法种植后,产量增至20万斤,年收入能到10万元。“在外打工不如在家当老板!”像杨登科一样,古冲村的村民都不愿意外出打工。

  除了柑橘,古冲村又发展起金银花、土杂猪、绿壳鸡蛋等种植养殖产业,目前,全村集体总资产已达3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余元,全村405户村民,家家都有手机电话,户户都装配联网电脑,100%用上了沼气、打了深水井,90%的组通了水泥公路……

  “腰包鼓,更要脑袋富。”龙四清经常这么说。她在村里设立农家书屋,写下“学习伴随一生”的标语,自己一本一本地挑选了4000余册实用图书;设立教育基金,对考取大学的给予1000元奖励;成立山歌队、快板队,自编自演节目;整治居住环境,建设文明院落;开展“孝心榜上比孝心”、“清洁户评比”、“党员模范家庭授牌”等评比活动。

  在龙四清的带领下,古冲村如今不仅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更成为一个新风扑面的文明村。

  “舍小家,为大家”

  “在我们心中,龙书记不是村支书、党代表,就是为老百姓做事的带头人,是我们的贴心人、好管家。”村里的每一条公路、每一口深水井、每一座电排、每一个沼气池,都凝聚着龙四清的心血。这些心血换来了村民的钦佩与信任,换来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机耕道又修进了柑橘园,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园里,摘橘子、运肥料都不用肩挑手提。”说起龙四清当村支书后生活的变化,57岁的周代成老人满脸自豪:“我家用上了太阳能、沼气,家里修了两个厕所,儿子还娶了广州媳妇嘞。”

  酷暑夏日,她和男人们一道在太阳底下架有线电视线;工地田塘,她和党员们一起搬运建设石材;柑橘展销,她和村干部卸货卸到双手红肿;深更半夜,她还在村民家调解纠纷……在村民眼里,当年俏丽的侗家妹子,脸晒黑了,手磨粗了,变成了能干的“女汉子”、离不了的好当家。

  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龙四清都扑在村里的大小事上,哪有时间照顾家里。丈夫身体不好,她为村里的事奔跑在外,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孙儿出生时,她正忙着起早摸黑发动群众建沼气池、深水井。

  “党啊亲爱的妈妈,我们永远跟您走,记得您的好,记得您的好……”龙四清时常轻声唱起自己写的山歌《记得您的好》,她把心中坚守的这份信仰化作了对村民的诺言:“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身上。”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3日 14:5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