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穿上服务社区“红舞鞋”——记上海市桃浦镇莲花公寓小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不是只有舞者才会穿上红舞鞋,从此曼妙旋转,不知疲倦。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小区的党总支书记梁慧丽脚上,必定也有这样一双“红舞鞋”。

  不然,很难想象她可以365天无休,早上7点多走进居委会、晚饭后办公室还亮着灯;深更半夜,居民有急难,她接到电话就赶到。

  也很难想象这个外表文雅秀丽的女书记,曾经在冲突将起时挡在居民前面,说“要打架冲我来”,也曾经顾不得肮脏和恐惧,独自为病逝几天才被发现的孤老擦身、换衣、送终。一个问题百出、居民怨气冲天的烂尾小区,在她14年的擘画、奔走下,逐渐变成了居民舍不得离开的美好家园。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小梁书记”的一天

  不跟着梁慧丽一起工作,很难想象,一个居委会干部能有多忙。

  居委会照理是早上8点半上班。但通常早上7点多,梁慧丽就出门了。开门、烧水、拖地板,手脚麻利地做完这一切,已经有居民来找她办事、解决问题了:一位老人房产被女儿抵押出去借高利贷了,另一个女儿想送老母亲进养老院,另一家老父亲为儿子不找工作当啃老族而发愁……人人都想找她聊一聊,问问“怎么办”。梁慧丽也不见外,该劝解劝解,该出主意的出主意,能帮上忙的答应尽快想办法帮着办。

  “有些家事不是居委会该管的,但居民信任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遇到这事的,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该怎么办?我们眼里的小事,在居民那里就是大事。”梁慧丽解释说。

  没有居民上门的空当,除了整理文案、联系工作,梁慧丽会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转转,墙上多了小广告“牛皮癣”,要让人及时清除,地上有垃圾随手就收拾了。一路与居民打招呼、聊聊天,看望一下孤寡老人,15分钟的路经常要转上1个多小时。“我们听意见,不可能专门召集居民坐下来说,就是碰到就听。”梁慧丽这样告诉记者。

  中午,她先到社区食堂去看看哪些老人来就餐了,挨个问问:“阿婆,今天的饭菜对胃口吗?这个菜咬得动吧?”然后才回到办公室去吃自己带的午饭,有时边吃还要和同事们商量事情。

  下午依然。有媒体跟踪采访一个下午,统计下来,她一小时接待了7名居民,接了36个电话,一个居民突然晕倒,她冲去急救、找救护车、陪去医院,直到病情平稳、家属出现。晚上7点,吃了晚饭,她又准时打开广播,提醒居民关好煤气锁好门,“注意安全防范”。离开居委会,常常已是八九点钟。而一旦居民家有急事,还会直接去敲她的家门。

  “居民们不可能都了解我前一天晚上熬夜加班了,他们看到的是‘小梁今天没上班’。居民有难事,我不可能说‘下班了,明天早点来’。”梁慧丽这样解释,带着笑容,没有一点抱怨。

  勇气和智慧,一个都不能少

  “不把垃圾装回去,你别想走!”

  8月23日晚8时50分,有居民来报告:“梁书记,不得了了,有辆车子把化学垃圾倒在小区旁边,气味刺鼻。你快去看看!”

  梁慧丽以最快速度冲到现场,拦在已倾倒完垃圾正准备溜走的厢式货车前,坚决要求车主把垃圾收走。从车上下来的货主赤着膊,气势汹汹地骂人,还在她要拨打110时抢走了手机。梁慧丽毫不让步,利用货主和租用货车司机的矛盾逼对方就范:“为了钱你连毒品也运吗?车子上有公司标志,你要是把垃圾扔在这里,我明天就去公司投诉你!”僵持的结果是小区居民越聚越多,对方不得不打电话找来五六个帮手,费力地把倾覆一地的垃圾装回去。

  比这更考验胆量和勇气的场面,梁慧丽也经历过。莲花小区刚建成时,一墙之隔是一个家具厂。后来家具厂规模越做越大,18个大型排风扇对着居民家排废气,粉尘成霾,味道呛人,邻近围墙的9个门洞近200户居民,一年四季不敢开窗。200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曾闹到居民和上百名工人对峙,眼看就要打起来,梁慧丽得知消息快速跑来,拦在居民前面,大喊一声:“我是居民区书记,要动先动我!”气势一下镇住了全场。经过艰苦努力,家具厂终于搬迁。

  “其实我心里也害怕。但如果我不冲在第一个,居民会有想法,说书记不敢管事,以后遇到事就不会信任你、信任党组织了。”梁慧丽坦率地说。

  梁慧丽所管理的莲花公寓,是个超大规模的老式动迁安置小区,位于三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有152幢多层住宅,住了2800户、8000多人。2000年初,居民们入住时,管道煤气、自来水、有线电视都没接通,附近没有商业网点和公交车站,居民都有“边缘人”心态,满腹怨气。这些问题,论理都不是一个居民区的“小书记”能解决的。但同住在小区里的梁慧丽理解居民的苦,她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推脱、放弃,她抓住机会通过镇、区人大和党组织反映困难,甚至还给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和普陀区长胡延照写信。另一边,她时时把进展情况告诉居民,安抚居民情绪。

  十几年间,梁慧丽一点点为莲花公寓争来了各种配套资源:小区的水电煤设施得到了修缮,有线电视接通了,有了公交车站;居委会办公用房挤一挤,腾出一楼建起卫生服务站,居民们生点小病或慢性病,不出小区就能看病、开药;200多位独居老人及一些残障家庭洗衣不便,居委会里又设了一间洗衣间,由志愿者免费为老人洗晒衣物;缺少商业配套,她找上沿街小楼的业主,说服人家降低租金,引进超市、饭店,以此要求小饭店兼办“老人食堂”,为小区老人提供两荤两素10元一份的“老人餐”,还能送餐上门……

  “我就是居民的勤务员,面对居民要做到有求必应、有急必到、有难必帮。”梁慧丽说,“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小书记也能解决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3日 05:2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