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领着村民奔富路——记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杭兰英(右一)与村民聊天,了解民情(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杭兰英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话不多,不善言辞。

  就是这么一位憨厚朴实、少言寡语的农村妇女,在浙东平原的一个普通村庄——绍兴市上虞区祝温村,当村党支部书记已经快半辈子了。从当年的37岁到今年的65岁,整整28年,她带领着这个昔日的滩涂小村,从贫穷走向富裕,将吵闹换成和谐,把落后变为文明,创造了“美丽乡村”。

  28年前,杭兰英第一次参加村支书竞选,并高票当选。“大家这么信任我,如果不去担当,怎么对得起这份信任?”在村支委会会议上,她对班子成员承诺:“组织的任命在纸上,群众的‘任命’在心上,我们一定要争取拿到群众的‘任命’。”

  说干就干的杭兰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祝温村。

  上世纪80年代,村里部分农田的基础设施落后,干旱时引水难,水涝时又不排水,只能“看天吃饭”,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里的农业发展,更妨碍了村民增产增收。杭兰英上任后首先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入手,主动向上级争取土地整改。起初很多村民不理解。杭兰英就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争取到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杭兰英用上级下拨的64万元专项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让800亩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这几年,又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全村1300亩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了省级千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

  标准化农田建成后,杭兰英又提出改革土地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她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终于把各家的“一亩三分地”集中起来,1300亩标准农田全部实现了流转。

  之后,农业合作社、水稻良种基地、猕猴桃基地、花卉基地、生态养猪基地……一步步稳扎稳打,杭兰英用她的“韧劲”让祝温村改头换面。

  2007年,杭兰英遭遇车祸,右手臂和盆骨粉碎性骨折,伤情严重急需住院治疗。这是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惟一一次离开村里。杭兰英人在医院,心在村里。她干脆把手机当成了热线电话,“远程”安排村里的事情,电话常常一打就是个把小时,一定要把事情安排到位,把话说清楚,才会安心休息。

  作为与杭兰英合作了28年的老搭档、祝温村村委会主任王茂桃评价说,“杭兰英一直把村里的事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还重,把村民的需求看得比自己个人的需求还迫切。”28年来,杭兰英带领大伙儿实现了祝温村从贫穷落后到民富村强的蜕变。2013年,祝温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万元,这在浙江农村集体经济中并不算高,但对于一个世代以种粮为主的村庄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5日 06:5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钟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