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成都军区某旅:钻山如豹 入林似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成都军区某旅二十年高驻高训,冲刺实战化练兵新高度
钻山如豹 入林似虎(时代先锋)

  图①:竞赛性负重越野。晏良摄 图②:进攻中跨越火障。图③:建制连轻装奔袭。图④:对抗时凌厉出击。均为许建锋摄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对手磨刀我磨刀,我与强敌刀对刀!”走进成都军区某山步旅,浓烈的战斗气息扑面而来。

  初秋时节,峡谷江畔铁流涌动。山步旅再度兵发千里之外,向着高寒山地训练的新难题发起冲锋。算起来,这已经是该旅连续20年实施高驻高训了。

  年复一年的挑战与冲刺,收获堪称惊人:创新近百项训法战法,填补40多项高原军事空白,40多项经验被上级肯定,7次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挺进深山峡谷,深入冰川雪原,为的是——恶劣环境中生存,无盲区用兵

  多山、极寒、海拔高,大峡深谷众多,军事行动艰难。

  “不彻底解决在极限环境中的生存问题,就谈不上能打仗、打胜仗!”该旅党委、领导多年来的一贯思路,第一条就是突入生命禁区,苦练生存本领。

  秋季演练,前来检查指导的上级训练部门,突然发现搞跟踪指导太难了。为什么?因为该旅化整为零,兵撒千余公里,全都进入陌生地域。

  消除军事盲区,不留作战死角,锤炼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这是旅党委的真正用意。

  这是一次紧急行动:清晨,旅里擂鼓远征,铁骑轰鸣,汽笛长啸,千车竞发……

  全旅昼夜兼程,先后翻越4座终年积雪险山,跨过数十处大小沟壑,千里跃进无人区。进点后,多路布兵将帐篷搭在大风口上、冰河之畔、沼泽当中。好不容易适应下来,旅里又在寒夜下令换场。

  吃透一地,转战一方。这次,他们不仅互换场地,且互为对手,轮流攻防。

  分批出击,转战多地,作战盲点在训练中一一消除。

  今年驻训,为提高官兵在险、难、生、远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旅里加大综合练兵力度:不仅将兵力打乱部署,且“南征北战”。

  全旅新老搭配,兵分两路,分别进驻海拔高差上千米的多个陌生区域,在实战背景下进行耐严寒、抗缺氧、抗疲劳等适应训练,同时组织山地进攻、要点防御、夜间夺控等对抗演练,昼夜衔接,以考促训。

  “随时拉得出去,到哪都能打赢,这就是训练的基本标准!”该旅政委廖碧洲常说。

  在严酷环境中练兵,说来容易做时艰难。“透支生命,不辱使命”这句老话,是一代又一代山步旅官兵,用生命说出的铮铮誓言。在旅史馆,记载着20年来的一个统计:全旅先后有8人在军事训练、执行任务中牺牲,409人负伤评残。

  正是靠着这样的牺牲与拼搏,由该旅担当主要攻击群圆满完成的“信息化条件下陆空联合演习”,在全军战斗力建设的历史篇章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秋季,该旅昼夜兼程机动上千公里,不但创造了部队快速集结、紧急机动的高原训练范例,还在演习中刷新了成都战区部队冲击距离最远、海拔最高等多项纪录……

  瞄准前沿课题,聚焦转型攻关,图的是——面向信息化战场,发挥新装备潜力

  未来作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山步旅党委在议训会议上,不止一次提出这两个问题,并在军事训练和改革创新中力求解决好这些问题。

  几年前,为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相继配发了一体化指挥方舱车、通信指挥系统等信息化装备。可是,旅里能够熟练操作运用的人才,却寥寥无几。

  “如果现在就要打仗,岂不是抓瞎了吗?!”旅长赵雄在全旅干部大会上厉声质问。一时间,提高山地攻防作战中的信息化作战能力的任务,让全旅上下都急红了眼。

  不甘落后的官兵纷纷主动请缨,要求担当攻关任务。

  然而,旅领导却另有打算:走出一条跨越、转型、跃升的最佳路子!党委一班人的打算是:先磨刀,再砍柴。

  分头调研论证。旅领导分别带领调研组,前往科研单位、友邻部队、地方有关企业调研考察,之后结合部队实际对全旅装备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进行系统分析。

  深化专业学习。集中时间、人员、内容,同时展开8大类26个课目的基础知识培训,逼着专业干部精通指挥工具、掌握科学原理、提高信息化素质。

  攻克应用难关。结合山地作战的需要,使整个作战平台、装备系统、技术工具,与作战任务相匹配,找到“人与武器有机融合”的最佳方法。

  一场持续不断的信息化练兵,迅速兴起热潮……独具高原寒区旅级单位作战特征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起来了。

  围绕78个重难点问题展开试验论证,充实装备性能、兵要地志等数据6万余组,建成集作战、保障、维稳、抢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数据库,为保障打赢输送“信息血液”。

  战场信息即时传送、小区域组网恢复作业,初具作战能力。

  短短一年多,信息融合、素养培育、要素共鸣、体系互联,使新装备迅速融入战斗训练。日益顺畅的“信息流”,使山步旅的作战模式悄然转型。

  敢于担当风险,带着敌情闯关,要的是——盯着对手谋打胜,练出克敌真本领

  翻开近几年的训练记录,会发现一个规律:部队战斗力建设总是和各种各样的演习相互交织、并行推进。战斗力形成越是进入攻坚期,实战化演习越是紧锣密鼓。

  平时像打仗那样训练,战时像训练一样打仗。这是山步旅抓军事训练改革、促战斗力生成的一个鲜明追求。

  懂军事的人都知道,演习一般在基础训练完成之后才进行。但在山步旅,却是边训练、边演练。“如果在基础训练期要打仗,怎么办?只能是边练边打!”旅参谋长陈廷凯这样说。

  去年隆冬,上级组织年度实弹射击考核,该旅要求所属炮兵团使用刚刚配发的某新型火炮参加考核。团里有畏难情绪:“新装备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能不能等一等?”装备生产厂家也不赞成冒险。可是旅党委态度坚决:“这个险,必须冒!”

  不久前,为检验部队“后勤融合式保障”能力,该旅沿峡谷江畔布阵,组织上千官兵开展实兵实装演练,拉起了一张横跨上百公里的后勤保障网络。

  谁知演习刚一开始,就暴露出保障单元与作战单元脱节、各保障要素之间信息格式不兼容等问题,指挥部边演练边解决问题,坚持完成了机动保障、临战补给、野战抢修等30多个课目的演练。

  几天后,上级抽点该旅数个分队参加后勤比武考核,有过“实战经验”的该旅官兵技高一筹,圆满完成规定任务,还在多个课目中斩获头名。

  边练边打、边建边验,在演习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改进提高,在各种实战化演习中,使战斗力经受实际“战场”的严酷拷问,山步旅将“战场倒逼”的方法用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倒逼”中,训法战法创新更踊跃了。通过打破建制壁垒和兵种界线,趟出要素集成、单元合成练兵新路,形成的某军事训练与考核纲目被总部推广,成为未来作战的行动指南。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2日 04:1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