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架起民族团结发展的心桥——记云南武定县西和村党总支书记聂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6月18日下午,记者沿着雨后光洁的水泥路,走进了云南武定县西和村委会清真寺村。村子中心有一座百年历史的清真古寺,这是专供清真寺村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做礼拜的地方。2009年秋,为让后面3个汉族村子的村民进出方便,西和村委会决定把这条路加宽。后来,因为修水库进出大型工程机械,道路再次拓宽到了现在的5米。清真寺村民一组组长马知文指着身旁宁静的清真寺对记者说,“过去村里有个规矩,清真寺的寺产是任何人都不能动的。村民修路盖房,只听说过给清真寺让路,但为修脚下这条路,清真寺的围墙后移,共让了2米多。在我们这里,各民族相处得如何,这条路可以说明”。

  就在10多年前,村里回、汉族村民还曾因山林、土地发生纠纷,甚至械斗。即使在山林、土地纠纷解决以后,少数民族与汉族群众仍然互不往来。

  西和村属武定县狮山镇,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1070户,4527人。居住着回、汉、苗、彝、傣等民族的村民。其中回族有116户,530人,西和村是武定县回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1997年,34岁的回族共产党员聂开被群众推选为西和村村委会主任,这副担子在当时可是不轻。负责组织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与聂开进行了一次长谈,聂开把餐馆交给妻子打理,关掉了前景不错的加油门市和农资门市,毅然上任了。

  清真寺村的100多户回族村民,三分之一在外做生意,不少人已实现致富。马金燕家在县城边上开了一家饭店,生意很好,顾客90%以上都是汉族,自家饭店的肉牛很多也是汉族供应的。她从自己家的亲身经历中总结说,“聂开站得高,看得远,从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入手抓工作一点没错”。

  聂开在促进回汉同胞的团结和谐中注重从小事抓起,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思想在群众中扎了根。2006年8月,大西村汉族女学生张建琼考上昆明医学院,却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聂开得知后,发动回族同胞捐款6000多元,由村党支部派人亲自送她到昆明医学院就读。毕业之后,张建琼成为昆明市盘龙区新农合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张建琼的母亲说,“聂开对我们家的帮助,怎么说都说不完。”

  聂开上任以来,全村回、汉两族群众和睦相处,民事纠纷和上访事件明显减少。聂开把两族群众团结和谐的热情引导到建设家乡的实践中来,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0多万元组织群众兴修了两条全长1200米的机耕路。2007年投资90万元,把西和村至县城的水泥路由原来的5米扩宽到10米,路旁修建了5个休息平台和2个公厕,成为全县第一条高标准乡村公路。2008年投资40万元,修建了2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村级停车场,并在停车场内创办了清真烧烤城,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多元,大西村、杨柳箐、清真寺、小西村4个村的1000米村间道路全部建成水泥路。

  在聂开的带领下,西和村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种植、乡村旅游,很多村民外出经商,大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13年,西和村人均收入达8500元,固定资产百万元以上的有300多户。

  2010年,聂开被提拔为狮山镇副镇长,同时兼任西和村党总支书记。聂开告诉记者,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考虑:通过大家努力,西和村变为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团结村。目前,三分之一的村民达到了富裕的程度,三分之一的村民按农村标准算比较好过,但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村民比较困难。由于临近县城,村子坝区的土地基本被征完了。因此,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依托县城片区开发融入县城,让富裕的村民有更好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富裕起来。“这样,党的政策的优越性就能更加充分表现出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08:11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