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名组工“好干部”的无悔人生

——追记江西吉安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曾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曾建(右)在基层访农户。资料照片

曾建(右)在基层访农户。资料照片

  今年2月23日,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建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58岁。曾建同志生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组工人生,生动诠释了“政治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赞誉。

“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喜欢工作”
——他是弘扬“安、专、迷”精神的组工干部典范

  “他是累倒的”,几乎所有与曾建共过事的人,都会这样说。曾建自己也常说:“我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喜欢工作。宁肯让身体透支,也不能让工作欠账。”他患结核病多年,但因为放不下工作,一直没有系统检查和治疗,长期带病坚持工作。而且,只要一工作,他就会充满激情和斗志。

  回忆起自己与曾建在原地委组织部工作的经历,吉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平说,刚调来时,曾建主要从事文件收发等工作。“然而,这样平凡的事,他也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张平说,“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把每项工作流程都进行梳理,建立了一整套公文处理制度,后来成为市直单位借鉴和学习的‘蓝本’。”

  在任组织员办主任时,得知中组部将《关于党员队伍规模研究》列为重点课题,曾建便主动请缨领题攻坚。为做好课题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下基层,几乎跑遍了吉安所有乡镇,深入村党支部、党员群众家中了解情况、收集数据、分析实证,终于高质量完成任务,荣获中组部调研课题评比一等奖。

  2012年,为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时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的曾建带队赴遵义、贵阳等地洽谈劳务合作事宜。凌晨三点上火车,两天两夜吃泡面、啃面包。由于奔波劳累,加上身体有病,曾建下火车时脸色发黑,气都喘不上来,同事劝他在宾馆好好休息,可第二天一早睡了不到3个小时的他,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劳务合作协议签字现场。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说到工作,曾建就精神饱满、乐在其中。去世前两天,他从昏迷中被抢救过来,听说医院从省城请来了一位医学博士,曾建却忘了病痛,转而介绍起吉安的引才政策,邀请这位高层次医学人才到市里新建成的医院来工作。

  曾建从事的职业行业跨度大,他做过中学化学老师,搞过基层党建,抓过工业经济,生命的最后,他主持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还负责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工作。令人好奇的是,常年带病的他,却能很快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并把这些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与曾建共事过的吉安市民政局局长龚上迈说:“曾建不是知识最渊博的人,但他是学习最刻苦的人,从学党建、学经济,到研究社会保障、钻研人才工作,他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

  家人和朋友都说,曾建是个“无趣”的人。他不打扑克,不玩麻将,只知道没日没夜地工作,一有空闲就读书学习。春节难得休息了,别人都在走亲访友,他在家里看《资本论》。无论是曾建的办公室还是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还有一摞摞报纸,上面满是勾勾划划。曾建常对身边的人说,时代发展如此之快,不学习是不可能跟上这个时代的。

  几十年里,曾建工作的领域在变、岗位在变、职位在变,但善于学习、坚守认真、追求完美的品格始终没变。正是始终秉持着这种“安心工作、专注本职、迷恋事业”的价值追求,曾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有位老领导曾开玩笑说,“他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而同事们则给了他一个“曾克思”的雅号。

“弄虚作假那一套,千万要不得”
——他是贯彻“三严三实”要求的领导干部楷模

  工作40年来,曾建一直把“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这个庄严的承诺。

  在峡江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时,为了解基层情况,他走遍了全县1000多个自然村组,写下60多本民情日记,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一双雨鞋、一顶草帽与他相伴多年。他往往事先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村组了解情况。为整治乡镇干部“走读”风,他经常到乡镇突击巡查,还时不时夜里电话查岗,发现有干部脱岗,便不留情面地进行严肃批评。

  有一次,曾建到一个乡镇检查烟苗开沟埋肥落实情况。在一块烟叶田里,村干部称已全部落实了土壤埋肥,曾建二话不说,走到地里用双手扒开土,不见一粒肥料。他当即责令镇村干部整改,并严肃地说:“讲实话、办实事,是当干部的基本要求,弄虚作假那一套,千万要不得。”之后,曾建又接连杀了几个“回马枪”,确保工作全部落实。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曾建半夜来电话。”很多干部对赶上了工作不放手、干不成不松手、达不到标准不罢手的曾建,心存畏惧,也充满崇敬。

  2006年6月,组织安排曾建担任市经贸委主任。当时的吉安工业经济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市经贸委更是“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杆冲锋号”。他走马上任后,进园区、走企业、看项目,不到一年,跑遍了全市700多家规模企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先后组织实施了工业经济“6381”“双百双十”等工程项目。五年间,吉安连续捧回了五个全省工业发展年度贡献奖,“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的吉安,经济结构历史从此改写。

  全市工业发展壮大了,但工人却异常短缺。2011年11月,曾建调任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遵义、贵阳等地开展劳务引进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吉安建立了首个省外市级劳务输入基地,有效缓解了多年困扰当地企业发展“招工难”问题。

  在别人眼里,人社局涉及的考试多、托关系找路子的人多,但曾建从来不搞以权谋私。任局领导多年,他没有为家人办过一件私事。他总说:“我现在虽然有点小权,但不是给自己用的,是用来给百姓做事的。”

  “薄情寡义、不近人情”曾经是不少亲友对曾建的看法。无论什么样的“人之常情”,在他那都是“此路不通”。曾建四兄妹中,大妹靠摆地摊卖菜为生,弟弟则在当保安。一次,老家有位亲戚找到曾建,希望帮忙安排一个岗位。他立即说:“我不能帮也帮不了。你去看看,我妹妹还在农贸市场卖菜呢。”之后,渐渐就没有亲戚来托他办事了。

  这几年因为肺结核的缘故,曾建多次住院。每次,他都不告诉同事、朋友。偶尔有熟人知道了前来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当面推不掉的,事后他就附上一封感谢信,和慰问金一起退回去。

“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褒奖”
——他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共产党员模范

  曾建对家人严格得几乎不近人情,对群众却始终饱含深情。同事们说,只要是为百姓的事儿,他就要坚持到底;只要是提升民生福祉的事,他就要推动到底。

  峡江县金江乡万宝水库周边的村民至今还记得,2004年,时任县委副书记曾建跋山涉水来到库区,住了两个晚上,走遍了库区8个自然村。聊天中,他得知村民乘船进出村常有翻船事故,回到县里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从紧张的县财政中挤出资金,修建了万宝水库新码头和防护设施,为老屋场村修通了一条公路。路修通了,一位7旬的老人沿着新路,走到了县委。他背着一个箩筐在县委大门口守了整整一天,为的就是将村里的第一茬桔子送给“曾书记”。

  吉安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师资不足、孩子上学难,曾建记在心上,他积极奔走协调,向省里争取到自主招考的特殊政策,今年3月1日,孩子们迎来了新招聘的1000多名农村教师。针对群众看病报销不方便的问题,在他主持下,实现了全市城镇医保“一卡通”,市内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全面放开,真正解决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群众服务,曾建将心比心:“我们都是普通百姓家出来的,应该多为百姓做事。”

  近年来,曾建为推动群众就业创业费尽了心思。他自我加压,在省政府下达给吉安5.5亿元创业小额贷款任务的基础上,2013年全市发放小额创业贷款提高至14.19亿元,直接扶持1.2万人创业。“群众的开心是我最大的开心,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曾建说。

  时刻记挂百姓的干部,百姓也会与他心贴心。曾建去世后,吉安市人社局联系点的村民赶来向他道别:“曾局长,我们来晚了,你多次联系争取的水利项目终于落实了,今年起,1000多亩稻田可以种上两季水稻……”

  延伸阅读:

  新时期组织工作干部的优秀代表曾建

  “他太累了,该歇歇了!”——追记原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曾建

  一心一意为百姓——追记江西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曾建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18:4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冬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