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村民难舍“领头雁”

——追记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送别老支书文朝荣那天,正值马年元宵。

  在漫天风雪之中,从寨门到墓地,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群众站了一路。无论是青春少年还是白发老人,都争着为老支书的坟墓捧一捧土,送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领头雁”最后一程。

  文朝荣走了。他给村民留下了万亩“生态银行”,留下了“先人后己、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说起老支书,海雀村村民都有着倾述不尽的故事,饱含着依依难舍深情。

  93岁的安美珍老大娘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文朝荣带领着村民帮她修房子的事情。

  1987年农历二月,一阵狂风将安美珍所住的茅草棚的顶棚掀开了。文朝荣听说后,第二天就带着10多名村民给安美珍建新房。考虑到安美珍家很困难,临近饭点,文朝荣号召大家各自回去吃饭,“不要给老人家增加负担”。

  此后,文朝荣带领村民“吃自己的饭、修别人的房”,连续奋战10多天,终于让安美珍搬进了新居。

  在村民眼里,文朝荣是他们的主心骨、顶梁柱。群众的疾苦就是文朝荣的疾苦,他时时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处处不忘共产党员的责任。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外出务工的村民罗召明回到村里。听说文朝荣病重,罗召明放下手中的活,连续守在老支书的病床前,直到他去世。对罗召明而言,“如果没有文支书当初的慷慨相助,恐怕连婚都结不了”。

  1994年,准备结婚的罗召明由于粮食歉收,穷得连置办婚礼都成了问题。随着婚期的临近,罗召明一天比一天着急。

  文朝荣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即借给罗召明600元钱和300斤玉米,“我们这个穷地方,姑娘都不敢嫁过来,你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再不结婚以后只怕就难了。”

  有了文朝荣的帮助,罗召明按照当地习俗,如愿以偿地把新娘迎进了家门。

  在妻子李明芝眼中,文朝荣算不上“称职的丈夫”。“经常是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回家已经月亮当空。家里的事情很少过问。”文朝荣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海雀村这个大家上。

  1984年,海雀村及周边区域连续遭遇冰雹、大风和低温天气,粮食大面积减产。到1985年初夏之际,海雀村已是家家户户缺粮,不少家庭断炊。

  面对困难,文朝荣告诉群众,“放心,有我们共产党员在!”乡里送来的救济粮,文朝荣连续4次谢绝,将指标全给了村里最困难的群众,“还是考虑比我困难的群众吧!”不仅自己放弃救济粮指标,文朝荣还动员自己的儿子、兄弟放弃指标,让救济粮真正用在紧急处。

  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带领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海雀村面貌。无论是植树造林、科技兴农,还是兴办教育、计划生育,都始终冲锋在前。正是因为这样,文朝荣这个少数民族村寨中的“少数民族”深得苗彝群众的信任。

  1996年,担任海雀村干部24年的文朝荣不再担任党支部书记。但文朝荣对海雀村发展倾注的感情、精力,一如往昔。

  现任海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詹以香,至今仍记得初到海雀村时的情景,“文老支书领着我,手把手地教我,经常深夜还陪着我走家串户,时常给我的工作提建议。”

  “如果没有文朝荣,就不会有海雀村的今天。”但文朝荣从不以功臣自居,还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并以此教育子女。2007年,担任海雀村委会主任的二儿子文正友买了一辆皮卡车。文朝荣知道后,立即赶到文正友家中说,“我当了20多年村干部,清清白白,没乱花村里一分钱,没给你们留下一笔糊涂账,没拿别人一分钱。你现在是村委会主任,要注意,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坏了我们文家的名声。”在确定文正友没有挪用公款购车后,文朝荣才放下心来。

  文朝荣去世后,贵州省委组织部及毕节市委先后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贵州省范围内开展了向文朝荣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0日 07:13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