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我们村里的带头人

微信扫一扫 ×

  大屏幕上的这位老人叫文朝荣。他生前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年二月,老人因病去世,那几天正好下着大雪,可周围不少村子的乡亲还是翻山越岭赶来为他送行。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干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感召力?

  2014年1月29日,赫章县委书记黄光江来看望身患重病的文朝荣,病危中的文朝荣强撑着病体,对黄书记说:“跟你们领导反映下,能够给我们海雀起个场(市场),给农民找一点小小的生意。”13天后,文朝荣因病去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海雀村,在临终前,他想到的还是海雀村的乡亲们。

  文朝荣所在的海雀村,二十多年前曾经是赫章县自然条件最差,最贫穷的少数民族村庄之一,全村座落在海拔2300米的半山上,90%的耕地在25度的陡坡上,30多个秃山头,被人称为和尚坡。

  当时全村700多口人,100多户苗彝族人家都是贫困户,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3元,口粮只有200来斤,有时要靠吃野菜度荒,住的房子大多是难遮风雨的杈杈房。

  海雀村的这种状况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注,很快,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国家给予了粮食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从1987年冬天起,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抓住机遇,带领村民开始绿化荒山,改变环境。

  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朝荣严格要求,带头苦干,在他的努力下,全村人的劲终于使到了一块。

  经过了三个冬天的苦战,他们终于将33个山头,11000多亩荒山全部绿化,而文朝荣连续三个春节都是在山上度过的。

  在文朝荣带动下,全村绿化面积已达13400多亩,绿化率由原来的5%上升到70.4%,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万亩林海,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在抓绿化荒山的同时,文朝荣一刻也没忘记如何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文朝荣开始在村里带头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种玉米,然而他遇到的阻力并不比种树少,村民们觉得地膜没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文朝荣和几个党员带头在自家地里种了三、四亩,到了收获季节,多收的粮食村民们大吃一惊。文朝荣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村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从那以后,海雀村开始了大面积种植覆膜玉米,1994年,全村的粮食产量达到年人均400多斤,彻底告别了饥饿的历史,2013年全村年人均粮食产量又增加到630多斤,除种粮之外,还大力发展了养猪养鸡养牛业和特产种植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460元。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自己家的事从来顾不上管,但村里的大事小情,群众的安危冷暖,他却都放在心上。村里的小学,是他带头捐款后,争取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兴建起来的,为了村里的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他出尽了力,操碎了心。他曾四次带头把应得的补助粮让给了困难群众,他曾动员大儿子一家成为村里第一个开展计划生育的家庭,他在病重时仍然坚持每天义务护林,万亩山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脚印。

  文朝荣去世后,村民们建起了文朝荣事迹陈列室,缅怀他们的老支书。

  文朝荣为改变家乡面貌、造福子孙后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现在已经被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三级党委列为了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更多的文朝荣式的好干部,正不断涌现在崇山峻岭之间。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8日 20:44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