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坎坷致富路——记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有女莫嫁铁线沟,嫁来三天背背篼。”以前流传在四川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的一句俗语,既是自嘲,更写尽了这个村的落后和无奈。而如今,拱市村已是另一番景象——土地集中流转,全部实现机械化耕作。

  巨变始于2006年。这一年,企业家蒋乙嘉回到家乡拱市村,陆续投入1600多万元,带领全村父老把一个路不通、水不畅的穷山沟变成了一个户户都有摩托车、全村50户人拥有小轿车、90%农户建了小洋房的富裕村。

  “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蒋乙嘉有兄妹八人,小时候过得很清苦。上学时,每天有一个地瓜当午饭已是享受了。平时,他们除了喝一碗稀得见底的稀饭外,主要就靠芭蕉树根充饥。日子虽苦,他倒也不觉得什么,直到有一天,妈妈赶集时带上了蒋乙嘉,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镇上的繁华。

  “他们饭碗里装的全是米饭。”蒋乙嘉回忆说,“当时我就想,我长大后也要让家里人吃上全是米粒儿的饭!”

  蒋乙嘉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长大一些后,他就走出山沟,做一点贩卖蔬菜的小生意。那段日子,蒋乙嘉走南闯北,见识到了很多人和事,他慢慢觉得,家乡的穷苦不是注定的,自己应该做些事情,改变家乡封闭落后的面貌,让周围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2006年,蒋乙嘉成了一名身家千万的企业家,他再次回到了拱市村。

  回村的那天下着雨。蒋乙嘉和妻子杨扉婷穿着齐膝的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村里走去。他们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可杨扉婷还是不小心滑进路边的水田,泥水湿透了全身。他们不得不回到县城,为杨扉婷新买了一身衣服。

  “几十年过去了,老家还这样,我很难过。”蒋乙嘉说,“我当时就决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我以后就在这里一直干下去了”

  2007年,蒋乙嘉开始投资修路时,有些村民并不支持他。

  规划的路线从一户村民院坝边经过,会占据一些院坝面积,这户村民就不同意了。老村长对蒋乙嘉说:“你也不要放在心上,村里人是穷怕了。”蒋乙嘉说:“只要把路修好,一切都会好的。”

  但是让蒋乙嘉欣慰的是,很多村民都提出要义务出工出力,他考虑到村民的生活现状,还是决定给参与修路的村民发工资。由于资金与人力都很充足,2.6公里主路半年时间就修通了。

  蒋乙嘉原本计划修通公路后就回去继续经营自己的生意,但路修成后,他发现村里还很需要自己,这里也有发挥自己价值的空间,他就继续留了下来。他说:“只要有需要,我以后就在这里一直干下去了。”

  “一家人富裕不如一村人富裕”

  对于蒋乙嘉回乡修路一事,妻子杨扉婷一开始特别不理解。她说:“你捐钱捐物都可以,总不能连家都不要了吧?”

  这些年,蒋乙嘉忙于村里的事情,与远在吉林的妻子和女儿团聚很少,她们的生日,蒋乙嘉从没有出现过;他们能一起度过的节日,只有每年的春节。因为回家太少,2010年,妻子专门买了一个小本子记录蒋乙嘉每次回家的时间。记录显示,蒋乙嘉当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36天。

  面对妻子的埋怨,蒋乙嘉说:“咱们家的日子是过得不错了,可也只有3个人;我们一村有一千多人,他们大都还不富裕呢。一家人富裕不如一村人富裕,我总得做点啥吧?”

  可妻子依然不理解。自从那次滑进水田、全身湿透之后,杨扉婷6年多没再回过拱市村。后来,杨扉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心里话:“我其实是在以这种方式向他抗议。”

  2013年春节,经不住蒋乙嘉的百般劝说,杨扉婷回到了拱市村。村里的新面貌让她大吃一惊:“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我完全有一种走错地方的感觉。”(记者 周洪双 危兆盖 李晓东)

  延伸阅读: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记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上)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 05:5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