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他与群众心连心——追记黑龙江双鸭山市宝清县基层干部于海河(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于海河一辈子和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内心却饱含诗情。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敲着键盘,在网上个人空间抒发情感和感悟。他曾写过一篇《我喜欢的人》,文中这样写道:“我喜欢的人大约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近人;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能多为别人考虑。”这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正是他个人品行的写照!

  清 廉

  于海河生活节俭朴素,清清白白。他在七星泡镇当镇长、书记时,回县城里办事儿骑着摩托车满街跑。一台蓝色摩托车,于海河骑了10多年。他骑车上班、下乡,带着爱人回老家种地。每次种地回来,满脸的灰尘、满身的疲惫。

  镇里有一台公车。一天,司机把车“堵”在他面前,一定让他上车,“好歹你也是一个大镇的镇长,怎么能天天骑着辆旧摩托?”于海河说,“咱虽是大镇,但更是穷镇。我这个镇长不能摆谱。”

  到县农业局工作后,为了能给宝清县“跑”来更多增产增收的农业项目,于海河经常出差。出门在外,他舍不得花钱,常常吃卷饼,吃干豆腐卷大葱,甚至买两棒苞米也能对付一顿饭。

  县里奖励给农业局一台越野车。于海河开了不到20天,车入库,不用了。他说,“这车,油老虎!”他又开上了自己那辆二手车。同事开玩笑说,“这旧车给咱们局、咱们县丢脸呐。”于海河说,“什么叫丢脸?开再好的车,农民骂娘也丢脸;车再不好,老百姓称赞,咱脸上就有光!”

  “抠门儿”的于海河,对百姓却格外大方。担任农业局局长时,于海河为让农民增收,积极推行科学种田,推广经济作物。于海河曾劝龙头镇兰花村农民高天平种植红小豆,为他算细账,讲解连片种植的好处。高天平说,“我没钱买化肥。”于海河立即从兜里掏出800元钱给高天平,“这钱我先垫付,万一损失了算我的。”秋后获得了好收成,高天平去还钱,于海河说啥也不要。高天平说,“这笔账我现在没法还了……”

  从1990年走上领导岗位,于海河任乡镇、农业局和农业园区“一把手”的时间长达11年。职务虽然不高,权力却不算小,尤其任农业局局长和农业园区主任期间,每年由他经手审批的项目资金上亿元。然而,于海河一生清廉。

  于海河妻子没有正式工作。为妻子找份工作,对于海河来说不难。然而,不只妻子,于海河一直住在农村的5个兄弟及15个子侄辈,谁都没沾过他的光。2013年,侄子来找于海河,想在农业园区干点儿项目。于海河说,“我们的工程都是在哈尔滨通过招标发包的,哪是我说给谁干就能给的。再说了,你目前就会种地,还是回家种地吧!”

  2013年7月,农业园区建大门。承建方要价100万元,试图给他几十万元回扣,被于海河拒绝,一项项计算成本后,只用25万元就把大门建成了。

  拼 搏

  于海河做工作的特点是沉得下去,拖着病腿,不辞辛劳地奔波。他曾说,“国家、省里有关部门把扶持资金投放给你,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相信你能够把项目做好,能够起到示范作用。”一个项目争取来后,他会从头到尾在现场指导、督促,一丝不苟地严格把关,不许走样。至于“跑项目”的辛劳,县新能源办公室主任杨树林回忆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他跟于海河一起到省政府一个职能部门报送材料,被要求回去做补充。于海河问清需要补充的内容,就急着返程。杨树林劝说,“这时间根本买不着卧铺,等明天再回去吧。”于海河却执意要走,“项目耽误不起!”于海河领着他们连夜乘火车返回佳木斯,再坐客车回宝清,坐了一宿。

  长年累月的工作,让于海河的身体付出了代价。时任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的赵泽强至今难忘一件事。一次,他和于海河到省里争取一个劳动力转移项目。于海河拖着那条“老残腿”上下楼折腾了10多次。傍晚,事情办完了,赵泽强发现于海河不见了。他最后在卫生间里找到了于海河——大汗淋漓、面色惨白,蹲在地上已经站不起来了。赵泽强赶忙上前扶他,他高兴地说,“项目终于争取到了,多好啊!”赵泽强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于海河一直靠吃药“对付”自己的病腿,不舍得花时间去医院治疗。直到2011年9月,爱人毛淑香硬拉着他去省城医院,被诊断为骨关节膜都磨没了,医生连说,“不可思议!”于海河安慰妻子,“等忙完这一段,一定好好治疗。”然而,这一拖又是披星戴月、一拐一瘸的两年。

  2013年5月,已是宝清县政协副主席的于海河兼任了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对宝清县被称作传统农业大县,干了一辈子农业的于海河不服气。重回农业园区,他“直把终点当起点”,下决心要为宝清县的现代农业打下基础。他对副主任赵泽强说,“干了大半辈子农业,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回头看看,好像啥都没留下。虽然这些年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但还是没有彻底脱离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我想用现代农业园区给自己的农业生涯画个圆满的句号。”

  于海河又全身心地扑到了园区的建设中。2013年,园区培育实验新品种16个,转化农业新成果6项,推广新技术12项,展示农业高新技术3项。全县粮食增产8.1万吨,农民人均增收2849元,技术贡献率提高到65%。2013年年底,宝清县进入全省经济总量10强县,农民实现人均收入1.5万元。

  思 念

  于海河很少休假,即便是生命的最后几天。2013年10月末,他就感到腹部疼痛,他想忍忍,“等忙完11月中旬的园区验收工作,再去医院。”11月4日,身边同事发现于海河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滴,背着人大把地吃止疼片,送走了两个上级检查组。5日下午,从没和于海河红过脸的妻子毛淑香“急眼”了,把他强行送到了县医院。医生诊断于海河的阑尾炎可能已穿孔,必须马上手术。

  11月6日早7时,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的于海河让工作人员把要上报的材料拿来,让他再看一遍。妻子流着泪问他,“什么工作非得你去干,你就不能让别人去吗?”他和往常一样对妻子说,“你看领导这么信任我,我有责任把工作做好!”

  “把工作做好”,这是于海河30年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在他看完材料的1个小时之后,因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最终导致心肾等器官衰竭,于海河与世长辞。

  县委书记朱海涛说,“是我对不起海河,给他安排了太多的工作……”

  为于海河守灵3天的七星泡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邓淑芳痛哭流涕,“海河老弟,你唯独对不起自己啊!”

  于海河是平凡的,但他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面明镜;于海河是简单的,但用简单的初衷抒写了至美的人生。于海河去世1个多月后,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省科技厅等部门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宝清人说,“我们不会忘记于海河,秧苗吐绿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想起,稻花飘香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想起,大地丰收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想起!”

  延伸阅读:

  用生命爱群众的好干部——追记黑龙江双鸭山市宝清县基层干部于海河(上)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06:48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